去年开春波音股价约在257.50美元,但1月一架阿拉斯加航空公司的737 MAX客机在空中发生客舱面板爆裂事件。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基于安全考量,在去年1月底将737客机产量限制在每月38架,导致波音股价跌至约211美元。

联邦航管局至今尚未解除上述产量限制。更惨的是,由于供应链问题、品质缺陷,以及长达七周的罢工抗争,导致波音旗下包括737在内的大部分商用飞机生产暂停,严重打击波音产能。

波音在去年7月宣布投资47亿美元收购亏损供应商Spirit AeroSystems。Spirit负责生产737客机机身,但也和波音一样面临生产品质问题。

波音在去年8月找来航空业资深老将奥特伯格(Kelly Ortberg)接任执行长,但他上任仅1个月就面临工会罢工。当时约有3.3万名厂房工人因合约纠纷发动罢工,抗争一路持续到去年11月,期间波音股价跌至137.07美元最低点。

奥特伯格在罢工期间宣布裁员10%,并预告今年公司将继续烧钱。随着罢工抗争落幕,波音在去年底终于盼来737重启生产作业,并向投资人承诺削减劳动成本,激励股价稍稍回升,不料在去年尾声又遭到最后一击。

韩国济州航空在去年12月29日发生重大空难事故,一架机龄15年的波音737-800客机疑似遭到鸟击,降落后失速撞毁,造成179人死亡,令韩国政府下令彻查该机型,再度打击波音股价。

#奥特 #限制 #产能 #波音 #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