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网站消息,2024年11月下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雄安考古队在河北雄安新区古州城遗址内,发掘出土两件罕见龙首,初步判定为唐代龙首。
考古工作者通过对鄚州镇古州村及周边古州城遗址的勘探发掘,发现双重城址结构,初步判断「内城」可能为汉唐鄚州县(州)城,「外城」可能为唐末五代增建而成。此次发现的龙首是在古州城内,一处唐代高等级寺院建筑遗址旁边的砖瓦坑中,发掘出土。
在使用场景上,龙头是在房顶的垂兽、垂脊末端,或者是在戗脊上,准确来说应该是垂兽或戗兽。它在唐代是一种瑞兽,守护安全,帮助人们躲避一些自然灾害,比如雷、电等。
此次发现的唐代龙首有两只,一只残存半张龙脸,另一只相对完整。经过实验室考古,对龙首的眼睛和鼻子部分进行初步清理之后,发现灰色陶质龙首上还有大面积的彩绘,龙首眼珠为黑色,眼珠周围的眼线为绿色,耳后上方还有部分白色。
研究人员指出,史前文化的龙是比较抽象的;到了汉代时,龙是比较方正的;到了魏晋南北朝,龙是比较扁平的;到唐代,它是相容并蓄的,唐代以后的龙逐渐变得轻盈飘逸。此次发现的唐代龙首与故宫宫殿屋檐上象徵身分地位的黄色脊兽不同,为灰色,形象也更加圆润、壮实、简洁生动。这种唐代的龙形象,为研究中国8000年龙文化形象演变,提供新的考古证据。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