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议题在台湾正逐渐成为政治与产业决策的核心关注焦点,环境部长彭启明以其扎实的大气科学背景与国际视野,为台湾的环境治理与气候行动注入新动能。

从气象科学到政策推动,彭启明的名字,早已是许多台湾民眾熟悉的气象专家形象。他长期投入气候变迁工作,是一位科学家也是创业家,本身是中央大学的大气科学博士,学以致用投入气候科技服务、创立台湾民间第一家气象公司,改变过去由政府完全主导的气象预报生态。

成立气象公司后,他以企业家的身分,不仅播报气象,也透过社群平台带动环境变迁的重视;此外,彭启明也以企业家身分,参与过11次的联合国气候变迁会议,以民间的角色投入公共事务,协助台湾参与国际、迈向净零。

从民间到环境政策的执行者,彭启明走出学术与企业圈接掌环境部,面临的是气候变迁与国际规范的压力。为了让台湾的碳定价制度能够与国际接轨,推动台湾以「碳费先行」为主轴,并规划未来四年逐步建立总量管制碳交易的市场机制,要创造出足够的经济诱因,让企业愿意的减碳。

推动减碳政策时,彭启明坦言,碳费上路是「顶着钢盔在前行」,即便政策制定的过程充满拉锯,但仍坚定推动台湾迈向绿色转型。面临企业界反弹、担忧碳费可能成为企业营运成本的巨大负担时,他展现沟通能力,积极与产业界对话,让各方了解推动碳定价不是为了惩罚产业,减碳并非只有成本,而是要帮助台湾站稳国际的竞争舞台。

台湾碳费费率拍版,首波针对温室气体年排放量达2.5万公吨CO2e以上之电力、燃气供应业及制造业开徵,包括水泥、钢铁、石化和发电等高污染产业,以每公吨300元的基准费率开徵,并设有每公吨100元及50元二种优惠费率鼓励企业提出自主减量计画。同时,彭启明也承诺将推动建立台版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透过保护机制,减轻国内业者的减碳压力,稳固台湾传产转型的竞争力。

身为国际气候会议的常客,彭启明对全球碳趋势的议题与政策有敏锐的观察。随欧盟CBAM即将在2026年实施,台湾作为外贸依存度极高的经济体,必须及早布局以应对接轨国际气候政策,这不仅是减碳的需要,更是产业转型的机遇。

台湾已确立了迈向2050净零碳排目标,作为环境部的领航人,彭启明以科学为基石,结合政策推动力,为台湾的气候行动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随着碳费政策的逐步落实以及配套措施的完善,台湾不仅能在国内打造绿色经济,也能在国际气候变迁局势下中找到站稳地位。

#碳费 #环境部 #彭启明 #台湾 #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