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车厂近年在俄罗斯市场攻城掠地,2023年以来俄罗斯已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第一大市场,2024年前11个月出口量年增26%至106万辆,但好景不常,俄罗斯政府近期祭出一连串政策,意在反制中国车厂的市场优势,包括限制平行进口及大幅调涨回收费等措施,迫使部分中国品牌计画退出俄罗斯市场。
从乘联会数据来看,中国汽车在俄罗斯的销售呈现爆发性成长,2022年出口16万辆,2023年骤增至91万辆,年增459%,使俄罗斯一跃成为中国汽车最大出口市场。这让人不禁回想到2008年,当时中国自主品牌同样在俄罗斯市场表现亮眼,但最终因俄方大幅加徵关税而被迫退场。如今,歷史似乎正在重演。
界面新闻报导,截至2024年底,中国品牌占俄罗斯新车市场比重稳定在68%。俄罗斯市调机构Autostat统计,俄罗斯新车销量前十名中有七个品牌来自中国,包括哈弗、奇瑞、吉利等品牌。
然而,俄罗斯自2023年10月起实施新规,限制包括奇瑞、吉利等十多个中国品牌的平行进口。2024年4月更全面收紧从中亚国家中转的汽车进口管制,使得来自吉尔吉斯的汽车进口占比,从3月的28.1%,骤降至4月的1.7%。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自2024年10月起大幅调升进口车回收费(意指在车辆报废时进行环保处置的费用),平均涨幅高达80%,且将逐年提升10%至20%直到2030年。市场分析,此举将推升中国品牌成本约10%。
俄罗斯新车的平均价格已从2021年的199万卢布,攀升至目前的335万卢布。加上俄罗斯央行基准利率飙升至21%,使得仰赖贷款买车的消费者负担更加沉重。
报导指出,俄方这波措施实为扶植本土车厂,并期盼中国车厂赴俄设厂。目前仅哈弗在俄罗斯图拉地区设厂,其他品牌多採出口模式。但考量到地缘政治风险,以及当地市场规模有限,中国车厂对在俄设厂持保守态度。
市场预期,在政策紧缩及消费力道减弱的双重夹击下,力帆、凯翼等销量较小的中国品牌,可能在2025年退出俄罗斯市场,显示出这片「淘金热土」正逐渐失色。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