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普「美国优先」经济政策下,当台商思考是否在美国建立制造工厂时,应考虑以下常见的问题与注意事项。

首先,台商必须应对复杂的美国法规环境,包括联邦、州和地方的法律,这些法律涵盖劳工、环境标准和安全协议。遵守这些法规可能耗时又昂贵,需要大量的法律和行政资源。此外,台商也须适应与台湾不同的文化及商业惯例,包括了解并融入当地美国劳动市场,例如美国当地员工对工资、福利和工作条件,可能有不同的期望。

另一个重大挑战是,在美设立制造基地所需的财务投资,包括购买或租赁土地、建造设施以及获取机械和技术的成本。台商若没有与美国金融机构建立信用或关系,在美国当地获取融资可能面临困难。当然,地缘政治和经济的不确定性,如美国贸易政策、关税和经济状况的变化,将影响台商在美国制造的可行性和获利能力。例如美国关税的上调,将增加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成本,进而提高整体美国生产成本。

最后,美国当地供应链的完整性是在美国制造最重要的挑战之一。全球化的供应链,导致美国制造业对国外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依赖增加,这在疫情或国际贸易摩擦期间,可能引发供应链中断,迫使因材料短缺而减少生产。如果想在美国境内制造,台商需在美国境内建立可靠的供应链,来取得所需的原料及零件。供应链问题可能包括原材料的短缺、运输延误、成本上升及供应商的可靠性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生产中断,影响产品的交付时间和量,而影响公司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台商应注意以下几个面向。首先,提升本身技术和创新是成功的关键。企业应该加大对研发的投入,提升技术水平,并积极採用新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其次,优化及多样化供应链管理是重要的一环。台商应该建立多元化的供应链,减少对单一国家的依赖,并加强供应链的风险管理,以应对突发事件。

此外,台商应严格遵守美国当地法规,并积极採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升在美的社会责任形象。最后,培养人才也是台商需要重视的事项。台商可与美国当地教育机构合作,提供实习和培训机会,吸引更多美国年轻人进入制造业,并提升现有员工的技能水平。

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寻求美国联邦或州政府的协助是不可或缺。首先,企业可以研究政府是否有提供所处行业企业补贴,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等的税负优惠,减轻成本压力。其次,政府为了支持企业的研发活动,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通常会设立专项基金,台商可多方探查,了解自身是否符合申请资格。最后,若台商规模够大,亦可直接与当地政府进行协商,请承诺提供特别的招商引资相关优惠待遇。

台商赴美设厂需全面评估法律合规、文化适应、财务投资、贸易政策变化及供应链管理等挑战,提升技术创新、积极培养人才,并充分利用美国政府的优惠政策,提升竞争力,掌握美国市场的新商机。

#台商 #企业 #美国 #提升 #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