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日前召开修正「指定公共禁止饲养输入动物种类」研商会议,研拟新增955个物种列入「指定公共禁止饲养输入动物种类」,引起饲主团体质疑鱷龟、大型蟒蛇等动物全面禁养的时代将来临;农业部动保司7日强调「清单是滚动式检讨」,先搜集各方意见,无实施时间表,有共识的部分才会优先实施。

动保司长江文全说明,依《动保法》规定的处理原则有3点,包括「有剧毒的」、「台湾环境不适合饲养或有动物福利之虞的」、「有攻击性的」,以上指标涉及人畜共通传染病、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部分会优先纳入考量。

他说,上次开会初步拟定名单有955种,但其中7成物种在2023年已因《贸易法》相关规定禁止输入,大部分都是毒蛇,会逐步处理后续禁止饲养部分,另3成很多为大型有毒动物。

江文全指出,未来即使实施禁养,依目前规画,业者跟饲主只要提出申报仍可继续饲养,不会影响饲主权益跟动物园、展演场所或实验动物教学等特定场域。

台湾两栖爬虫动物协会理事长谢东颖表示,异域宠物饲养在台湾开放已久,以两栖爬虫类而言,影响最大的是鱷龟及缅甸蟒,狐獴等新兴宠物也颇受喜爱,但任何种类的宠物是否加强管理、禁养都应先充分讨论,这次是因动保司直接「一刀切」式禁止,缺乏针对各物种特性做精致化分类分级才引发反弹。

他强调,以公共安全及动物福利为由禁养过于主观武断,应以科学证据及实际案例佐证后再研议,且此案对宠物业界、饲主权益影响很大,甚至引发寒蝉效应后的宠物弃养潮,在各界未达共识前不应实施。

#禁养 #动保 #物种 #公共 #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