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盘点2024年经济热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以〈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理解「新质生产力」〉为题表示,自中共总书记习近平2023年地方考察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以来,已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供科学指南。
文章指出,理解新质生产力一个重要视角是全要素生产率。术语虽专业,却需要认识和掌握,因为它是要素投入转化为产出的总体效率,决定着经济内涵型发展程度和潜在增长率高低。
根据团队测算,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陆需要将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速提升到2%左右,这样才能确保中国大陆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文章称,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核心要素。比如,一些智慧工厂运用人工智慧和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实现直接生产效率提升15%和间接生产效率提升10%。
文章强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不足是全球性挑战。相较于其他工业化国家,中国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方面有许多有利因素。
首先,大陆制造业增加值的GDP占比约为27%,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为30%。中国大陆不缺乏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所需的大规模生产场景、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应用场景。
其次,中国大陆拥有数位化和绿色化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生产率增长空间。以能源转型为例,预计大陆实现碳中和需要的投资规模在百兆元人民币以上,这样的投资强度将通过产业和技术变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速的巨大空间。
第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将形成庞大的制度红利空间,带来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巨大可能,进一步拉动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