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新冠疫情逐渐缓和,全球边境开始解封之后,各国政府无不加速促进观光产业復甦,让闷困三年之久的国际旅游转为热络。联合国旅游组织(UNWTO)曾预估2024年全球观光产业,将恢復至新冠疫情前水准。台湾亦不例外,交通部观光署特别以日韩、东协、港澳、欧美四大市场为方向,透过补助观光「团客」作法,藉此吸引国际旅客来台观光,加快重返新冠疫情前的荣景。
不过,交通部观光署最近在立法院交通委员会审查2025年预算时表示,受大陆旅客因两岸僵局迟未恢復、日本旅客因日圆贬值减少出国等因素影响,去(2024)年初将国际旅客来台数量的目标,从1,200万人次调降至1,000万人次,4月之后遭逢花莲地震及颱风衝击,严重波及国际旅客来台观光。据该署统计至去年底止,粗估全年为785万人次,仅新冠疫情前2019年高峰的65%水准,是观光产业营运上极为艰困的一年。
很显然地,国内观光产业并未与全球观光呈同步成长,造成国际旅客来台数量陷入低迷。过去两年来,政府致力「撒币」却未达到预估的目标,分析问题的核心,可归纳为:陆客来台观光数量剧减,以及观光资源呈现的特色不足。
交通部观光署统计显示,国际旅客(包括陆客)来台人数,从2008年的3,845,187人次逐年增加至2015年的10,439,785人次;突破千万人次大关后,持续成长至2019年的11,864,105人次、创下新高。其中最重要的关键是,2008年5月马政府上台推动开放陆客来台观光政策,吸引陆客从2008年的329,204人次、占比8.56%,增加至2015年高峰的4,184,102人次、占比40.08%,成长幅度明显超过其他国际旅客。
2016年5月蔡政府上台之后,两岸关系陷入僵局迄今并未缓和,加上大陆採取抑制措施,间接波及陆客来台观光人次,从高峰下降至2019年仅有2,714,065人次;相对该年国际旅客(包括陆客)来台观光人次达到11,864,105人次、创下新高,陆客占比从高峰大幅下降至22.88%。可见陆客来台人次剧减,是台湾观光沦为「惨」业的原因之一。
除了陆客来台萎缩之外,更无法忽略的是,新冠疫情期间,政府挽救观光产业的政策,并未治本针对观光设施与观光资源重新规划,而是透过治标补助业者及从业员工。亦即在新冠疫情严峻、边境封锁的同时,观光政策上欠妥适与不作为,造成了新冠疫情缓和、边境解封后,国际观光市场呈现荣景,国内观光产业仍陷入苦撑。
台湾推动国际观光发展上,并非资源有限,而是提高观光竞争力必须具有的「特色化」欠缺,包括:旅游基础设施完备性不足,旅游友善服务的亲和性薄弱,导致无法呈现台湾观光特色。这些指标,除了人文与自然资源外,还包括: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等,提供国际旅客来台后,欣赏特殊且多样地理景观的同时,能体验深度且多元丰富文化、乡土、美食,彰显特色。
面对国内观光产业愁云惨雾,农历春节前政府将召开「观光产业振兴谘询会议」,找出症结,解决业者营运的困境。除希望摆脱「抗中保台」意识型态纠葛,开放陆客来台外,更关键的是,在推动观光产业发展政策上,需要配合既有观光资源,设计更多客制化、高值化、主题化、深层化行程,吸引不同类型国际旅客来台。
毕竟台湾凭藉颇独特多元地理环境、兼具多样生态景观的潜力,加上透过文化之优与美食之丰的加持,绝对具有条件挑战国际旅客超过千万人次目标。另一方面,则是提高国际旅客在台期间消费品质,享受美好旅游的同时,发挥口碑行销效应,让台湾在科技岛之外,也可以重塑观光国的美誉。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