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降准时机,市场密切关注。大陆官媒16日引用数据指出,受到税期、居民取现需求,以及地方债发行等多重因素影响,资金面阶段性收紧。报导引述专家表示,人行或在春节前降准,向市场挹注流动性,但降息机率较低。
人行上一次降准为2024年9月,当时全面降准2码,向市场投放人民币(下同)1兆元流动性。之后人行行长潘功胜于10月中旬表示,预计年底前视市场流动性状况,择机进一步降准一码或两码,但目前仍未实行。潘功胜又在12月30日提到,2024年降准后,银行业平均存款准备金率大概是6.6%,与国际主要经济体的央行相比还有一定调降空间。
上海证券报16日报导指出,15日人行透过9,595亿元逆回购作业对冲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在人行操作大额逆回购对冲巨量MLF到期的影响下,15日上午资金面短暂转松,但当日下午又骤然收紧。
16日,人行又公告,为对冲税期高峰等因素的影响,维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3,405亿元逆回购操作,是人行连续第二天进行大额逆回购操作,两天累计净投放规模超过兆元。
报导引述多位受访人士分析,歷年的1月中上旬资金面通常受信贷投放、取现、税期等多重因素影响而阶段性收紧,2025年也不例外。
东方金城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伴随春节临近,接下来人行还是会展开较大规模14天期逆回购,但受到人行正在抑制债券殖利率下降过快影响,资金面偏紧的状况可能还会延续一段时间。
王青认为,为支持第一季银行「信贷开门红」,缓解近期存款增速放缓对银行信贷投放能力的影响,同时,支持年初较大规模的政府债券发行,「不排除春节前降准的可能,也能兼顾春节前流动性安排」。
华福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徐亮表示,考虑到目前债市利率依旧偏低,预计人行会继续让资金面维持在紧平衡的状态,不排除春节前有降准落地的可能,但是降息机率不高。如果资金面不能明显转松,则短端品种利率将进一步回檔。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