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是北部最早开发的城市之一,也饱受火力电厂长年带来的空气污染、破坏海洋生态的恶果。近50年来,在几代人的努力下,先后逼停了3座火力发电厂。没想到,协和电厂却在执政党的全力护航下,不仅转为天然气电厂,还要以填海造陆方式,兴建第四天然气接收站。

早在1937年,台湾还在日治时期,基隆就成立了北部火力发电厂,1960年台电也在瑞芳深澳设立深澳火力发电厂。这两座电厂的燃煤机组造成大量的空气污染,再加上后来基隆与瑞芳的煤矿式微,引起环保人士及附近居民群起抗议,到了1981年,政府宣布北部火力发电厂除役。深澳电厂随着机组老旧、发电效率低下,也于2007年除役。

2018年,时任行政院长的赖清德有意推动深澳电厂,遭到包括现任基隆市长谢国梁、民进党秘书长林右昌、前立委蔡适应等人在内的地方人士及环团强力抗议,同年10月,赖清德宣布停止深澳电厂改建计画。

至于1971年兴建的协和电厂,第一号机于1977年商业运转。运转期间,发电机组燃烧后的粉尘、温室气体,都成了地方人士与环团抗议标的。2019年,协和电厂的一号机及二号机正式除役,三号机及四号机组也将于今年6月底前除役。

虽然环团不断强调,协和电厂转型后,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623万吨,是2023年度协和电厂排放量195万吨的3倍以上,但对协和电厂周边的民眾来说,除部分中产阶级担心未来的污染问题外,大多数的民眾都表示无感。

另一方面,由于基隆最近房价不断上涨,房仲业者认为,短期内还看不到协和电厂改建案对房价的影响,反倒是若改建案开始施工,可能会衝击附近的交通状况。

#赖清德 #逼停 #座火力发电厂 #基隆 #一号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