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流感流行期,中医师观察,近日赴门诊希望增强免疫力的民眾增加约10%。免疫力是身体的防御系统,影响因素眾多,民眾接受现代医学治疗的同时,亦可辅以专业中医师调理,5招养出好免疫力。
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传统医学科医师苏柏璇指出,最近门诊与类流感相关的主诉如喉咙痛、咳嗽、有浓痰、发烧、肌肉酸痛、骨头酸痛、头痛、疲劳感等,除了疾病治疗外,民眾也希望藉由中医提升免疫力,避免类流感上身。
苏柏璇表示,中医理论提及的「正气」,即为现代医学的抵抗力、免疫力,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体正气充足,才能维持身体机能正常运作,抵御外来的邪气。
免疫力下降的原因包括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均衡,过食生冷及膏粱厚味、精神压力大、过度疲劳、慢性疾病或药物影响。以中医角度来看,需从调整气血、阴阳、脾胃等方面着手,再辅以生活型态改变。
首先是「调养脾胃」,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增强脾胃功能有助产生充足的气血,维持免疫力,饮食上可加入健脾益气的药物,如红枣、山药、党参、白朮等,并避免过食生冷。
第二是「养肺固表」,类流感的流行季节常伴随寒冷气候,可服用有助于提升肺气的药材,如人参、黄耆、防风等。第三是「补肾阴肾阳」,肾为先天之本,对免疫系统有重要影响,可适当服用补肾阴、肾阳的药材,如肉苁蓉、菟丝子、枸杞、黑芝麻等。
第四是「保持情绪愉快」,情绪的波动会影响内臟功能,造成肝郁气滞,进而影响免疫力,可酌量服用疏肝理气的药物,如柴胡、香附或饮用玫瑰花茶。
最后是「善用三伏贴」,三伏贴是内病外治的保养方法,在特定节气将温热属性的中药饼敷贴特定穴位,达到温阳利气、驱散寒邪,以调节整体免疫系统。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