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税收超徵5283亿元创纪录,引发普发现金、还税于民声浪高涨。台北商业大学财税系教授黄耀辉表示,财政部必须税制改革、超徵税收优先还债而不是拿来当特别预算、追加预算乱花,若都做不到,与其被政府乱花,只好还税于民。
黄耀辉表示,2024年税收超徵比率16.3%,经济成长率估计为4.2%,近乎是经济成长的4倍;税收成长率8.8%,是经济成长率的2倍多,显示税收不只是超徵,政府更是超拿了经济成长的果实,其中不乏通膨及税制对人民的剥削,如所得税与营业税占整体税收的6、7成。
对于要如何改善?黄耀辉认为,首先应进行税制改革,让税收成长率更贴近经济成长率,如实反映经济成长情形。其次,超徵税额应优先还债,或纳入岁计剩余,以因应高龄化、少子化趋势,造成岁入减少。惟政府却以编列「特别预算」、「追加预算」等方式浮滥花钱。
他以台电亏损为例,赖政府应优先检讨能源政策、降低发电成本,而不是拿税弥补,全民共同承担,预算被删又威胁涨电价。
政大财政学系教授陈国梁也认为,政府应减少举债、优先还债以及纳入岁计剩余,因应未来所需。他认为,2024年的岁计剩余还不足以支付每人普发现金1万元,若举债执行,恐有「代际掠夺」的疑虑。
他批评,税收巨额超徵显示财政部一开始管理不佳,还是依赖过去经验法则与保守心态来预估税收,才引来「黑箱预算」骂名,也造成外界对「超徵」、政府财源丰厚误解等争议。
对此,官员解释,过往5、6月就开始编列下一年度的税收,当时多只有第1季的统计,与税收实徵数约1年半的落差,容易造成实徵数与预估数差距太大。以2024年为例,参採2023年首季景气数字,当时景气远不如2024年实际经济成长情形,就易产生预估数偏差。
官员表示,财政部2023年成立「税收估测专案小组」,专案小组建议应增参採当期指标,以所得税为例,指标不只用经济成长率预估,还要扩大採用上市柜公司获利、薪资成长、股利发放、外销订单、海关进出口贸易统计等指标,经增加参採指标后,2024年税收超徵税额已缩小,否则数额恐更为庞大,未来会依专案小组建议、精进税收预估方式,降低偏差。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