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保30年,带给民眾极高的就医便利性,却也捉襟见肘。医界指出,健保需透过「开源」、「塑身」,及调高保费、加速纳保新疗法改革,并研拟小病自行负担、顾好救命花大钱的急重难症,同时医院也要自律,不要继续盖新医院、新病床,重视医护人员权益及急重难症照护,才能达到永续。
台北荣总副院长、阳交大医务管理研究所教授李伟强指出,健保财务吃紧,医界却继续盖新医院、增加病床,医疗生态发展为规模经济,导致各层级医院互相竞争、衝量;健保改革的同时,医疗体系也要自律,审慎评估扩建病床,节制非必要的门诊、住诊、检查。
近年自费医疗自费兴起,如医美、减重市场,急重难科别式微,医院难以留住人力。李伟强强调,健保改革须开源及塑身,如透过提高部分负担,增加总额财源,并重新检讨给付项目,强化医事人力,将人才留在体系内。
台湾医务管理学会理事长洪子仁认为,受到健保总额限制,医院经营压力增加、医护人力流失,进而引发病床缩减、急诊壅塞等问题。他建议,应调高保费、优化支付制度、加速新疗法纳保,让有钱人承担更多责任,提高急难重症给付,提升医护人员就职留任率,加速新药、新科技纳保,提升健保财务韧性。
台湾新药取得不易,民眾就医往往需自费。中华景康药学基金会董事长沈丽娟直批,健保「该给的给不够,不该给的给太多」。美国新药取得速度快,虽然药价高,但过了专利期,替代率近9成,而这些过了专利期的药,台湾健保仍高价给付,结果找不到财源买新药。政府要让民眾知道学名药、生物相似药是安全、有品质的,如同开车,有人坚持开宾士,有人只要Toyota,若要宾士(原厂药),就让民眾多付一点钱。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