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摆脱交通地狱恶名,科技执法越设愈多,截至2024年底已逾743处,去年举发84万件违规,相较2022年的举发量19万件而言,大增64万件、增幅达330%。交通部正修法,各县市交通违规罚锾收入,可用于科技执法费用,估3月实施,将迎来大科技执法时代。
警政署统计,各县市科技执法数量,包含中央补助与地方租赁,截至去年底全台已达743处,桃园市155处最多,其次为新北市101处、高雄市78处及台南市53处。再观察交通违规件数,警方举发、民眾检举及科技执法,去年总举发1500万件,科技执法84万件,占整体6%。
检视科技执法地点交通事故减少成效,2024年达1.1万件、死伤6503人,较2023年同期减少2443件、死伤也减1571人。
交通部表示,依「道路交通违规罚锾收入分配及运用办法」,规定各县市举发交通违规收入中,六都应分配罚锾金额99%、非六都75%,拨付至少12%用以优先支应交通执法与安全改善经费。
日前预告修正再增加收入用途包括交通科技执法设备费用、推动交通执法及协勤费用、道路交通安全环境改善费用,并将优先支应改为指定用途,但交通部强调该比例不高。
公路局统计近年交通违规罚锾收入分配情形,六都较其他县市高,2023年最多为新北市24亿元,台北市与台中市皆22亿元,非六都以屏东县6.3亿元最高,彰化县6亿元次之。届时都可挹注各县市有更多经费增设科技执法。
交通部表示,科技执法可减少交通事故、车流更顺畅、减少警力耗费、降低拦检风险及降低执法成本等,各警察机关对运用科技处理交通事故或执法等经费需求高,故增列用途,依修法规画,预计3月实施。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