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产业现在是各国兵家必争之地。美国政府当时会推动《晶片与科学法案》就已经显示美国政界对半导体供应链过度集中于台湾的担忧。美国总统川普近来多次点名台湾,指责台湾抢走美国晶片生意,并强调如果半导体生产不回流美国,将对台湾施加更大的贸易压力。

川普挑明的说,如果晶片不回到美国生产,「美国不会很开心」。与此同时,白宫也正在寻求重新谈判「晶片与科学法」,且暗示延后部分即将发放的半导体补助拨款。川普并抨击拜登施行的晶片法案补贴台湾及外国半导体厂商来美国的做法。川普说:「这些公司需要的是能够在美国生产的『诱因』,他们的诱因就是不想被课徵高额的关税或税金。」准此,台积电未来将面临更多美国的威胁,而且不再有利诱。

台积电现在真的是台湾的护国神山。而台积电之所以成为全球的领导者,并非仅仅因为代工的策略,而是长年累积的技术领先、供应链管理以及极高的生产良率。

近期美国要求台积电出手协助英特尔传闻甚嚣尘上,各种台积电与英特尔合作、合资消息沸沸扬扬。以下为分析台湾政府应给台积电的指导原则,以应付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局。

首先,救英特尔(含技术入股英特尔)或与英特尔共组合资公司,这个是最下策。因为英特尔过去虽然拥有强大的设计与制造能力,但近年来在制程技术上已被台积电与三星超越。而且英特尔与台积电各自有不同的文化,双方结合要磨合,要达到有效率的生产,旷日弥久。而且台积电的技术可能就此流失,这对台湾是最不利的。

其次,对台湾的最佳策略反而是就让台积电被课税。这样最先进的制程跟封装技术都能留在台湾。目前市场上尚无可完全替代的竞争产品,因此即使美国提高关税,台积电可以提高代工价格,最终仍将由美国企业与消费者承担成本。这最公平,也突显川普高关税的荒谬言论。

然而,台湾不能忽视美国推动半导体回流的战略意图。况且台积电的股东外资已经占到72%,董事会的结构,美国控制大半,这让台积电很难不考虑在美国扩大生产的选项。

因此对台湾而言,中策就是可以扩大到美国生产,但要说服美方,要创造公司最大利润、要为股东创造财富,绝对需要台厂的效率与台积电独特的文化,藉此能将先进技术留在台湾。这也才符合我们官方的台湾半导体海外投资的N-1管制原则。

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建立的晶圆厂未来可以进一步扩大产能,甚至可能成立独立的美国子公司「美积电」(TSMC Arizona)方便分开管理。此外,台积电也可以透过技术授权方式,将 FinFET(鳍式场效电晶体)之前的3奈米技术移转至美国,而更先进的 Nanosheet(奈米片电晶体架构)2奈米制程仍然保留在台湾,确保本土技术领先的优势不被削弱。

面对这场半导体竞争,台美应寻求最佳的合作方案,尽量追求双赢而非不管对方死活。美国若强行要求台积电将先进制程完全转移至美国,不仅可能削弱台湾的技术优势,也会造成供应链效率下降,影响全球半导体市场的稳定。对台湾而言,则应该注重研发,追求更多创新,保持技术优势与灵活应变能力,确保自身在半导体产业的关键地位不被取代。

#川普 #美国 #台积电 #留在台湾 #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