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上任后,台湾司法已经沦为政治斗争中强而有力的工具。2024潜在党内竞争对手郑文灿,因「华亚科技园区」土地变更案遭起诉,儘管官司仍在进行,但政治生命已命悬一线。紧接着,柯文哲因京华城案遭北检侦办,不仅调查过程频频外泄柯的私人对话内容,特定媒体更大肆渲染,意图摧毁柯的形象,断绝他2028挑战总统大位的可能性。至此,赖清德竞选连任的两大政治障碍已被清除。

随着2026地方首长选战白热化,民进党内部的司法风暴持续扩大。台北市议员陈怡君与陈亭妃同属民进党派系正国会,近期却因涉嫌诈领助理费遭调查,外界普遍解读为针对目前台南市长民调领先的陈亭妃「杀鸡儆猴」。巧合的是,高雄市长民调领先的林岱桦,也遭检调搜索,面对媒体时愤怒痛批:「政治干预司法、司法干预初选」,直指赖清德为了新潮流派系利益,不惜透过司法党同伐异。

从郑文灿到柯文哲,再到陈怡君与林岱桦,这一连串的案件究竟该如何解读?如果说对郑、柯的调查还能包装成「打贪行动」,那么对党内人士的清算,是否已暴露赖清德对权力的迷恋与贪婪?

助理费争议是台湾政治的歷史共业,几乎所有曾任民意代表者,皆可能在此问题上留下瑕疵。然而,司法标准是否一致? 以高虹安为例,她因诈领11万助理费遭判刑7年4个月,其助理更因贪污区区466元被起诉,令人咋舌。这条「助理费=贪污」的红线,究竟是怎么划的?是否全凭司法机关选择性办案?

对比民进党内部案例,与赖清德同属新潮流派系的立委林宜瑾同样因助理费案遭搜索,当时以100万交保,但半年过去,案件竟悄然无声,检方未提抗告,更未像对柯文哲、陈怡君那样,交保后还要「硬押回去」。如此双标,如何让人信服?

种种迹象显示,赖清德正透过司法施压,对外打击政敌,对内整肃异己,形成「顺德者昌,逆德者亡」的政治态势。然而,这样的手段真的能稳固权力吗?2026地方选举将是决定赖清德能否顺利连任的关键战场,尤其是高雄、台南这两大民进党执政的直辖市,任何一个失守,都将严重衝击赖在党内的威信,甚至影响2028大选。

值得注意的是,赖清德的根据地台南,早已不是稳固的绿营铁票仓。2022选举中,国民党的谢龙介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最终拿下43.6%选票,仅以4.5万票之差惜败给黄伟哲,让外界大感意外。最新民调显示,陈亭妃是唯一能击败谢龙介的绿营人选,但若赖清德对她痛下杀手,导致绿营支持者反弹转投对手,台南可能上演绿地变蓝天的戏码。

一旦台南失守,加上党内怨怼四起,「受害者联盟」集结反扑,赖清德恐怕将成为台湾民选以来,首位无法连任的总统!」(作者为厦门大学博士候选人)

#赖清德 #绿营 #党内 #柯文哲 #陈亭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