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从路上打到海上,外媒引述消息人士指出,美国拟对中国制造的船舶或中国航运公司开徵高额入港规费,最高将达上百万美元。涵盖货柜海运、散装航运、汽车轮到油轮等主流船型,都可能受到美国计画对大陆籍、大陆制船舶弯靠美国港口徵收最高百万美元费用的影响,专家估计,一旦实施,货柜轮营运成本可能暴涨至现在的十倍,也可能再度扰动供应链,反映在运价。
美国从2024年4月起开始对中国海运物流、造船等相关领域祭出301调查。今年1月,美国贸易代表署(USTR)认定中国在上述领域透过不公平的贸易手段获取全球领导地位,华尔街日报报导,USTR採取的反制提案包括:一、中国国有航运公司旗下船舶,每次进入美国港口需缴纳最高100万美元。二、其他国际航运公司使用中国制船舶,每次入港需缴纳最高150万美元。三、若船队50%以上为中国制船舶,每次入港收取100万美元;25%~50%收75万美元;25%以下收50万美元。
该提案处于公眾意见徵询期,持续到3月24日举行听证会为止。外界忧心如新方案上路,美国贸易商和消费者将被迫吸收增加的成本,我业界正紧盯公听会后续发展,一旦最终敲定实施时间,业界沙盘推演最糟情况是,引发全面「去中国化」连锁反应,旗下有中国制船舶的航商,必要时将进行船舶调度大挪移,以及新造船转单、租船解租或是重谈等。
根据USTR数据显示,全球造船产业约1,500亿美元规模,中国占比从2000年的5%左右已增至2023年的超过50%,美国造船业占比已缩减至不到1%。2023年建造的货船、油轮和其他远洋船舶中,有一半以上来自中国造船公司。
新规一旦实施,将对中国最大航运公司中远集团(COSCO)造成衝击,航运成本恐暴增十倍。美方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中国透过中远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运营着全球约19%的商业船队。
反观没有中国制船舶的航商可能迎转单,在货柜轮部分,大陆的中远海运首当其衝,去年美国线货量排名前列,一旦减少舱位供给,长荣、阳明、万海等货柜三雄可趁机抢客户,慧洋、裕民等散装航商也可望迎租船转单。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