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内政部2025年1月户籍统计,每户平均人口数仅2.46人,即全台多数家庭人口成员不满3人,而家户人口数减少,意味着对居住空间的需求降低,再加上近年房价连年走高,较小的住宅面积换算成购屋总价相对容易负担,小宅化已成近年房市购屋趋势,不仅新推预售建案25坪以下小宅增加,中古屋市场小坪数住宅,交易占比也有成长的趋势。

台北市作为全台房价最高的县市,小宅化的影响是否最为严重呢?根据笔者观察,统计近五年台北市面积25坪以下住宅交易占比,增加最多前五行政区有大同区、中山区、中正区、万华区以及士林区,五年间25坪以下住宅占比增加幅度约7.3至15.5个百分点,房价涨幅约10.7%至20.8%。可以归纳出在购屋预算有限的状况下,房价持续上涨,小宅化更为明显。

其中,大同区25坪以下小宅交易占比,从2020年的30.9%攀升至2024年的46.4%,小宅交易增加15.5个百分点,全台北市最高;中山区则增加了10.1个百分点,排名第二。可以看到大同区、中山区2024年25坪以下住宅交易占比已经分别为46.4%与51.3%,而万华区小宅交易占比更是高达52.9%,几乎可以说每2户中古屋交易,就有1户物件面积在25坪以下。

以中山区为例,儘管中山区小宅单价高达7字头,然而,中山区位处台北市中心地带,凭藉交通机能便利,商业发展繁荣,尤其是邻近捷运站点周边的小宅产品,总价带依然容易落在多数年轻、首购族群可负担的范围内,因此受到许多购屋族群青睐。

小宅化的现象已有向外扩大至新北市的迹象。观察新北市25坪以下住宅交易占比增加最多的前五个行政区,包含有三重区、泰山区、土城区、新庄区以及板桥区,近五年实价登录交易资讯显示,25坪以下住宅占比增加幅度约11.1至17.9个百分点,增幅明显高于台北市。

由于台北市可供建筑素地稀少,新北市各行政区持续有重划区土地供给预售市场推出新建案。近年预售建案最为热销、最快封盘的,不少是主打低总价的小坪数产品,预售建案热销,也带动周边中古屋市场价量表现。近五年新北市小坪数住宅交易占比增加最多的行政区是三重区,自2020年至2024年由25.9%增加至43.9%,五年增加了17.9个百分点。

想像一下,五年前三重每4户房屋买卖中有1户小宅,如今增加为每5户房屋交易就有2户是小宅,对照三重五年之内房价上涨约三成,除了家户人口数减少的因素,高房价的压力正是促使消费者购买小宅最大推力,也是小宅交易占比上升的主因。

在房价高涨、薪资未明显调升的状况下,购屋总价门槛日益攀升,建商为符合市场需求,纷纷推案小坪数住宅;而中古市场也同样有愈买愈小的趋势,建议有购屋需求的民眾,面对高房价压力,可以评估自身购屋负担能力与实际需求居住空间,选择适合的区域,或是以时间换房价,以通勤时间换取相对实惠的价格与空间,仍有机会找到符合自己需求、也能够负担的好宅。

#三重 #小宅 #台北市 #交易占比 #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