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一床难求,导致急诊壅塞。健保署除检讨救命科支付标准,也着手扩大在宅急症照护,拟将化疗、慢性肺病等纳入,并推动早期出院模式,住院病患不一定要完全康復才离开,可在宅接受照护,预计下半年上路。医界对此表示支持,病团则呼吁金管会发函商保公司,让病患在宅住院也能得到理赔。
在宅急症照护计画允许病患出现尿路感染、肺炎、软组织感染时,能在家、机构中接受照顾。医疗机构远距监测生命徵象,并设有24小时紧急联络中心,必要时上门访视,或透过绿色通道将病患送医。
健保署长石崇良说,试办在宅急症照护后,过去需住院2周的感染症患者,治疗天数减至平均6.5天,他透露,在宅急症照护的下一步,将思考化疗、心衰竭、呼吸衰竭、其他感染症、慢性肺病等是否纳入。除适应症扩大,也将推动早期出院模式,现行在宅住院病患是出状况时后送,未来将「反过来做」,不一定要完全康復才出院,能早点回家,在宅接受照护。
亚东医院外科暨创伤加护病房主任洪芳明认为,站在医管角度,完全支持提早出院,让床位活化。床位是社会资源,病差不多好了,就要留给需要的人,若追求「住好住满」,亲人需要床时,别人也「住好住满」,就没床可住。
他提醒,病患在乎的是,回家后是医院继续照护,还是诊所?若需后送,有没有资源?要对病人、家属、医疗机构都有好处,才能成功。
癌症希望基金会副执行长严必文乐见导入在宅照护,但提醒留意商保问题。以白内障为例,可从住院转到门诊理赔,是因理赔明确讲到「白内障手术」,不清楚住院定义可否从医疗院所转换到在宅,或许需金管会发函通知商保公司。
医改会执行长林雅惠则表示,上路后,务必监测是否有需住院的病患被「半强迫」送出,建议透过大数据试算符合提早出院资格者有多少、资源够不够,确保病患得到连续性照护。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