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四时变化每季必推出新菜的台北米其林一星「A CUT牛排馆」,在行政总主厨凌维廉领着团队再度非常诚恳的推出春季新菜单,套餐中主菜以外的冷热前菜海鲜菜肴占比高,配上主菜牛羊猪排,成了「Surf & Turf」海陆双拼套餐,很有份量。甜点主厨王映心亦发挥巧思创意,復刻重现「红豆车轮饼」、「烤土司与木瓜牛奶」与「烧番麦」等台湾味与儿时味。更特别的是,这套春季菜单标榜是以 「海权余韵,味觉新章」 为创作指引,让食家饕客用舌尖味蕾探寻海上丝路遗产,以及帝国交锋下的美食余韵,并透过厨艺让古老航线上的风味新生。
菜单,等同一家餐厅向客人自我介绍的「名片」,消费者除了透过硬体装潢陈设,以及外场人员的服务,建立对餐厅的「初接触印象」,能让客人再回头二次消费的关键其实是菜单和菜单上的菜式。
一家餐厅定期或不定期更换菜单、更新菜式,除可藉此迎合食尚趋势、调整订价策略与反应食材成本,并回应客人期待,更可剔除点食率不高、客人不爱的菜肴。厨艺团队更可以藉此自己砥砺,持续精进优化,否则不进则退。「A CUT牛排馆」菜单定期推陈出新,这几个目的都兼顾到了。
「A CUT」每季套餐中除牛排外,冷热前菜所用海陆食材除因应季节改变小有更换,多数食材其实变动不大,而是用不同厨技与酱料赋予不同味道与口感。这么做的好处是,让客人季季有新食,团队也可以透过一季又一季的「烧脑」,累积经验与「美味记忆」,将这些特定海陆食材的特性,摸得很熟、很透,从而找出最佳烹调料理方式。
「A CUT牛排馆」每季套餐中,主菜以外的冷热前菜中所用海鲜食材占比甚高,其中海虎虾、干贝、波士顿龙虾等,都是经常出现的老面孔、「固定咖」。也因为海鲜菜肴占比高,配上主菜牛羊猪排后的套餐成了「Surf & Turf」海陆双拼套餐。
「A CUT」本季菜单标榜是以 「海权余韵,味觉新章」 为创作指引,让食家饕客用舌尖味蕾探寻海上丝路遗产,以及帝国交锋下的美食余韵,并透过厨艺让古老航线上的风味新生。团队成员做足了功课,透过上述宏旨,让食家饕客与吃货,透过餐桌上的菜肴沿着歷史轨迹回溯食材流转。
在阐述「香煎干贝」时,「A CUT」的美食考据工作者指出,这道菜见证了北非的高粱米与阿拉伯的盐肤木,曾随着丝路上的驼铃声穿越欧亚大陆,并成了另一片土地上的日常风味。介绍菜色的文案中如是的描述:「在酥香的高粱米与炭烤白花菜的映衬下,炭火焦香与谷物气息萦绕,彷佛踩上丝路上的起伏黄沙,感受歷史的沉韵风味与璀璨的新生。」,意境悠远、且有画面。
对于食物的考据与分享,让「A CUT」本季新菜吃来更有「味道」。例如全新风味甜点「红豆车轮饼舒芙蕾」,根据「A CUT」考据,「车轮饼」是在日治时期来到台湾的。过去,由于红豆仰赖进口、价格昂贵,所以「车轮饼」曾是专属于上流社会的奢华点心。直到 1960 年代,随着红豆在台湾大量种植,「车轮饼」才真正走入庶民生活并成为街头巷尾的日常甜点。如今吃着「A CUT」点心厨王映心最新研发的「红豆车轮饼舒芙蕾」,那排队等待红豆饼出炉的记忆再现。
台湾人对玉米的偏好多数仍喜欢最直接、最纯粹的炭火烧烤。站在缭绕着烟火香气的炭炉边,看着店主挥动蒲扇、炉火喷出点点火星,刷上酱汁的玉米香气四溢,是人们最熟悉的夜市场景。王映心以西式甜点重现这份熟悉的味道,她以香甜玉米冰淇淋为核心,搭配花生达克瓦兹、酱油巧克力奶霜、花生巧克力脆粒与缕空蛋白玉米脆片透过层层风味堆迭,演绎「烧番麦」经典风味。(禁止酒驾.饮酒过量有碍健康)
A CUT STEAKHOUSE
地址:台北市中山区辽寧街177号2楼
电话:02-2571-0389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