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5%经济增长目标,并提出一系列促消费措施,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疫后大陆频频推出「促消费、扩内需」措施,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将「促消费」放到首要位置,日前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列出十项工作任务,「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列为第一条。

可望拉动台湾数位产业

大陆经济以「消费、投资、外贸」三驾齐驱,如今外部需求萎缩,投资边际效益递减,消费显得至关重要。此为经济层面的意义,若从社会角度切入,大陆社会财富积累,城市中等收入阶层规模扩大后,自应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型,从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过渡。

与往年不同,大陆新一轮促消费措施牵动多领域、多产业,对提振经济更具总领性意义。理解大陆新一轮促消费逻辑,将是把握大陆未来市场机遇的重要途径。

首先,大陆新一轮促消费措施,注重培育新消费。千禧年以来,大陆社会结构、产业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消费需求也有相应改变,本轮促消费措施注重对这些变化的回应。

去年大陆提出「首发经济」概念,即以「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回应消费者对「高品质、个性化、参与感」的需求来带动消费,这与以往重视物美价廉、高性价比的消费偏好有很大的差别。这一概念已成为大陆相关厂商与研发单位推出新产品的风向标。

此外,还推出「银髮经济」,回应人口结构改变,长者消费增长的趋势;「冰雪经济」顺应消费从物质需求向体验需求的转变;加快数位、绿色、智慧等新型消费发展匹配产业发展方向。更有扩大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务供给,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等,都是未来重要增长领域。

其次,新一轮促消费措施更具政策指向性。以正在进行的消费品「以旧换新」为例,今年大陆在该领域将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人民币,下同),这较2024年实际安排的1500亿元增加了一倍,预计将撬动上万亿元的消费增长。而这些钱补贴在哪里,均有一定政策指向性。

一是产业指向。与去年「以旧换新」不同,大陆2025补贴目录中新增了手机、平板电脑、智慧手表等三类数位产品。大陆欲推广数位经济,构建数位化社会,补贴数位产品具有一定推广基础设施建设的性质。鉴于两岸在电子产业的关联度,该措施或对台湾相关产业具有一定拉动性。

引入有效率高品质服务

二是地域指向。去年大陆「以旧换新」实施重点在一二级市场,但大陆指导农村发展的「一号檔」提到的「推动农村消费品以旧换新」,以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的「健全县域商业体系」,均预示着今年把关注点放在「下沉市场」。这意味着「下沉市场」的需求在未来更值得关注,消费潜力会得到进一步释放。

第三,扩大服务业开放以促消费。扩大开放、吸引外资,曾是大陆培育新产业、提升企业竞争力等「促生产」的方法。如今,大陆用同样的思路来「促消费」。

去年11月,大陆官方表示将开放试点,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医院,引进国际高水准医疗资源,丰富医疗服务供给。今年2月,官方在《2025稳外资行动方案》中表示,「研究制定有序扩大教育、文化领域自主开放实施方案」。

大陆近年服务型消费需求增长显着,但有效率、高品质的服务供给还明显不足,扩大服务业开放意在解决有需求、缺供给的矛盾。外资进入后,大陆医疗、教育、文化类高端消费需求将进一步释放。

大陆对新一轮促消费能否奏效,还要看政策执行力,如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减轻中低收入者负担、稳就业等,力度够不够大。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24年大陆储蓄总额高达145万亿元,储蓄率高达43.4%,比台湾还高,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也明显低于全球平均水准,有足够政策空间可以发挥,关键在补贴如何精准施策,发挥乘数效应。

#大陆 #数位 #增长 #促消费 #新一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