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地检署向台北地方法院声请勘验民眾党前主席柯文哲行动硬碟里的「woman」资料夹,看起来有理有据,实质上是大损检察系统公权力的贱招、阴招。若真勘验,结果就是里面有清凉檔案,北检可以据此公开昭示柯文哲私生活不堪公诸大眾的一面,往他脸上再甩一巴掌,增添舆论话题,但这与案情何关?

形式上讲起来冠冕堂皇,实质上就是恐吓、阴损,一以贯之。

柯文哲日前出庭时,指控检察官诓他被查扣的随身碟里藏有不雅影片,之后地检署放出讯息解释,「影像与侦查案情无关,因此在结案前询问柯文哲,若全案起诉送审,是否需要把这些内容区隔注记,以免律师阅卷造成个人隐私曝光。」这是自圆其说却是欲盖弥彰。

检方发动搜索太多次,几次阵仗极大,同时搜索很多地方,与案情无关的资料检调手中一堆,难道完全没区隔全部送审了?检察官认为清凉影像与案情无关,本就该区隔注记,侦讯时特别指出来「提醒」被告,被告自然认为是恐吓。

检察官说担心柯文哲隐私曝光,特别提出来提醒他,这是假作好人;消费者有消费纠纷时,店家请出围势的弟兄,卷起袖子露出臂肌与刺青,面对微笑地说:「我提醒你走路要小心」……,这类言语是对被告贴心的举动还是恐吓?任何人一听都懂。摆明了我手中握有你的隐私,你跟我斗?不禁让人怀疑被传的女性证人、嫌疑人是否也有此遭遇?

检察官居高临下,以羁押为手段的讯问场合,这样的言语,比江湖上的放话还不堪,因为检方有公权力,而公权力是终极的武力,比任何暴力都强大有效。混混呛声「相伫会到」、「出门要小心」,混混会解释为只是道别时的一般问候与关怀,字面上没有恐吓,但从「社会的一般观念」与「被害人主观上的感受」,加上语境脉络,当然是恐吓。这类的办案语言自以为聪明,只不过是廉价的辩解。

向台北地方法院声请勘验柯文哲行动硬碟里的「woman」资料夹,更是同样手路的连续剧,证实贱招一以贯之。检调警与混混的一线之隔,不应该只是身分不同,其合理性的基础不该只来自于法律授与的公权力,也应来自于与被侦办对象周旋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侦办须灵活,但总是要有底线,不能让目的凌驾手段,否则以后连刑求都可以赋予正当性、合法化了。

民主社会的可贵在于体系存有自我纠正机制,政府内部各权力相互制衡,这种前现代化的侦讯手法,司法体系必须透过实务见解与裁判画下红线。地检署这次要求勘验柯文哲的「woman」资料夹太荒谬了,到底要勘验什么?验出说柯文哲的确看谜片,所以检察官没冤枉他?法院若是顺着地检署的逻辑走,就是江湖大哥身旁应和讚声的小弟。

柯文哲涉京华城及政治献金案最大的疑点在于办案品质。一般窃案都要有够扎实的证据,柯案是社会瞩目的案件,遑论直接证据,连情境证据都不扎实。不是说柯文哲应该获得与小偷不同的待遇,而是检方公信力折损当然影响执政党,本来是第一线办案者见猎欣喜、往前衝却收不住,在此形势下不能怪舆论解读为法务部长、检察总长主动迎合政治正确。

案件如此政治化,司法不足依侍,民眾党与柯文哲终究只能透过选票争清白。以前党外高喊「当选过关、落选被关」以争取选票,今日在3次政党轮替后,台湾政治走回前现代的氛围,肇因于当下前现代的办案。而北检办案手法的荒腔走板堪为代表。(作者为淡江大学政经系全英文学程兼任助理教授)

#混混 #办案 #区隔 #检察官 #勘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