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署统计,去年来台观光旅客785万7686人次,未能达标。以国籍论,成长率最多的日本42.35%,其次是阿根廷39.03%。新加坡的旅客衰退最多,成长率-5.41%,越南-2.94%,马来西亚-0.02%。
观光署推测,东南亚三国来台观光退潮,主因是报復性旅游潮衰退,再加上日圆走贬,旅费相对便宜,吸走了旅客。观光署将针对不同国家,拟订不同的揽客策略。
日圆走贬,吸引了大批国际旅客,这不是新闻。但是,日圆走贬,却让日本来台旅客大增42.35%,这个逻辑却有问题。去年0403花莲大地震,重创花东旅游,国内旅宿和交通价格,持续上扬,台币匯率相对于日币匯率,只高不低,日本旅客为什么要选择「价高质低」的台湾市场?
何况,观光署也说,疫情过后的报復性旅游已经退烧了,报復性旅游退烧,仅见于东南亚三国旅客,不适用于日本旅客?敢问观光署,这项「统计」的基数是多少?有多少成长率是因为「补贴政策」奏效所致?日客来台,日均消费额可有成长?
至于阿根廷来台旅客暴增39.03%,敢问,2023年,位在遥远南美洲的阿根廷的来台旅客有几人?如果,2023年,阿根廷来台旅客三三两两,2024年成长39.03%,究竟有何意义?
此外,马来西亚来台旅客负成长0.02%,意味着什么呢?马来西亚旅客成长率的统计基数是多少呢?假如,马来西亚来台旅客100万,负成长0.02%,也不过是来台旅客少了200人,问题是马国来台旅客可有100万?马国来台旅客负成长,是因为观光署的补贴额度,抵不过日圆贬值的吸引力吗?新加坡、越南来台观光衰退,原因和马国一样吗?
既然观光署已推测,日圆贬值和报復性出游退烧,是国际旅客不来台的主因。那么,站在市场竞争的角度,挽救台湾入境观光的首要策略,不是应该将台币大幅贬值吗?观光署推测报復性旅游退烧,为什么台湾出境旅游的人数较前一年大幅成长呢?难道,东南亚各国报復性旅游退烧,台湾报復性旅游却逆势大成长?这是什么逻辑?又是什么奇葩统计?
0403大地震,花莲灾情惨重,民进党政客,冷嘲热讽,官方束手无策。年来,岛内观光惨业,没有最惨,只有更惨。如今,台湾还将中国大陆列为「境外敌对势力」,设身处地,假如你我是外国人,知悉这则新闻,不会怀疑台湾已濒临战争边缘吗?政客高喊「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国际旅客会不会误把台湾当乌克兰?谁会愿意到烽火战乱处观光呢?
台湾入境观光产业已入加护病房,观光署迄今还找不到病灶,再多的奇葩统计和揽客策略,政策逻辑不通,根本就救不了台湾的观光业!(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