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刘姓保母姊妹涉嫌虐死幼童剀剀一案开庭,有上千民眾聚集台北地方法院外围,其穿着象徵纯洁的白上衣、手持白色菊花,使虐童俨然成为政治人物必须立即做出回应或表态的重大民生议题。
公民团体在地方法院外高举「儿虐零容忍」、「完善托育制度」等手板,这些斗大的标语原本应成为朝野对于政策攻防的论点与立场,可事实似乎并非如此。近日新闻报导蓝绿激辩的焦点,竟是哪个市长应负最大责任,立委为何没有利益迴避、辞去儿福联盟董事一职,或者剀剀案发后哪位立委未提出刑法第286条之刑罚应提高至死刑。
或许群眾大声疾呼「虐童唯一死刑」在量刑上与罪责原则显有未合,但至少这些声音与意见都还落在保母虐童事件本身之范畴。而本应反映民意的政治人物们,却仅是藉此事拉抬自身政治声量,或试图诋毁敌对阵营。试问如此荒腔走板的闹剧要公民团体情何以堪?要期待社安网改革的国人如何自处?
深入剖析,我国距离完整的儿童托育法制还有好长一段路要走,举凡地方政府间针对出养个案如何相互追踪,避免出现资讯断层;检讨社工访视是否确实,并以出养个案之权益为最大考量;尽速订立幼儿托育专法并指定卫福部为中央主管机关,同时与幼儿园等教育体系做区隔,防止中央部会面临问题再互踢皮球,影响行政调查时程及真相查明等。
卫福部长邱泰源至今对此事漠不关心,立法院提出托育专法版本的更只有蓝委王育敏、绿委林月琴跟何欣纯三人。若民进党真关心剀剀案,为何不尽速提出修法并排入委员会审查?
沈伯洋甚至还脱口而出「虐待不一定是伤害」!虽然事后他澄清虐待罪不一定会成立伤害罪,其所探讨的是虐待行为致死,于刑法上主观构成要件系故意或过失。然令笔者纳闷的是,拥有法学专业的沈伯洋寧愿在媒体前振振有词、与在野党来回空战,却不愿意将其所长用于完善托育专法版本。难道国人辛苦缴纳的税金,是让国会议员进行政治操作的行销公关费吗?
将虐待儿童致死之刑度提高至死刑,虽然合乎人情,在法理上学者专家甚至朝野却仍有诸多意见衝突;然社安网的修补、改善行政体系缺失并催生托育专法却早早就已取得共识。希望民进党官员能够专心国政,勿手握行政大权却一再藉剀剀案行政治斗争与操作,毫无实质作为,辜负关心凯凯案公民的期望!(作者为法律工作者)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