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总统川普宣布一系列针对世界各国的对等关税措施,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巨大的震盪,尤其对高度仰赖全球化供应链的科技产业影响更是深远,从美国科技巨头到台湾的资通讯硬体制造业都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美国包括苹果、亚马逊、微软等科技业的领袖们,在公开场合对关税政策多保持沉默,但他们透过私下管道积极与美国政府沟通,寻求特定商品的关税豁免。据报导,辉达执行长黄仁勋在一场百万美元入场费的晚宴中,成功争取到对部分晶片出口中国的豁免措施。

但并非所有企业都有游说的筹码和能力,特别是台湾的硬体制造业。过去几年,台湾科技业高度仰赖AI伺服器等硬体出口,随着美国新一波高关税措施的落实将面临严重打击。尤其针对从中国出口美国产品课徵高达145%的关税,更让原本灵活运作于中美供应链的台湾企业陷入困境。

据台湾经济研究院专家的分析,儘管台湾半导体产业本身未受直接衝击,但下游的组装、半成品、终端产品等环节因为关税的增加,将不可避免地承担损失。尤其是辉达所引领的AI伺服器供应链,长期以来依靠美国市场,此次关税提高,获利空间大幅压缩,甚至可能危及企业生存。

但这场风暴中并非完全没有机会,尤其对台湾的AI软体与资讯服务产业来说更是如此。由于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其「可信盟友」形象的受损,各国开始重新审视软体和技术合作伙伴的可靠性,转而寻找本土或更可信赖的替代方案。台湾许多软体公司具备自主研发的能力,这正是他们的机会所在。

回顾台湾的科技发展歷程,每次面临重大国际经济或政治变局,都曾带来相当程度的挑战,但同时也带来机会。1970年代美援断绝后,台湾以出口导向策略突围,催生了包括台积电、鸿海、宏碁等如今国际知名的企业。这次的关税衝击虽然不同于以往,但本质上同样迫使产业重新思考转型和未来的方向。

美国这次关税政策让各国重新思考「全球供应链」的可靠性,进而加速区域内或本土供应链的建立。过去台湾产业高度依赖中国与美国市场,这种模式面临明显风险,而现在正是调整产业布局与深化技术自主的良机。特别是软体服务业者更应积极布局,建立具全球竞争力的解决方案,进一步巩固台湾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

川普的关税措施看似是一场产业的灾难,但也带来重新洗牌与转型的契机,对准备充分且勇于创新的企业可能是一个难得的歷史性机遇。台湾科技产业若能有效因应、积极转型,将可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取得更佳的战略位置。(作者为国立台北商业大学前校长)

#靠性 #企业 #美国 #建立 #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