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部初估我国2023年净碳排量比起上一年减少3.02%,但与2005年基准年相比,仅减少4.64%,连2025年减碳10%目标一半都不到,环团分析,半导体业相关产业用电成长快速,即便燃煤发电占比减少,天然气桥接仍有碳排,希望尽速发展绿电,并加速辅导高碳排产业转型、退场。
根据《气候变迁因应法》,前年的碳排放清册将在每年6月底前发布,不过环境部长彭启明昨在立法院社会福利及卫生环境委员会报告,2023年总排放量278.625百万公吨,扣除碳匯后,净排放量256.899百万公吨,较2022年减少3.02%、较基准年2005年减少4.64%,我国碳排已呈现减量趋势。
他指出,今年1月已在国家气候变迁对策委员会提出2035年国家减碳新目标(国家自定贡献NDC3.0),目前正在社会沟通,盼能在COP30前接轨国际,提出台湾的NDC3.0。
台湾第二期温室气体阶段管制目标为2025年减碳10%,2023年减碳幅度仍远低于目标。环境权保障基金会专职律师吕冠辉表示,除很多燃煤电厂尚未退场,半导体、电子产业用电成长,也是台湾碳排居高不下的原因,希望在相关产业进驻之前,政府多加思考台湾能否负荷其所需电力,同时拉高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并提高钢铁业等高碳排产业转型速度,甚至辅导退场,不希望核能议题再次发酵。
赖清德总统将扩大採购能源等美国产品,列为因应美国对等关税对策之一,外界也关心採购核能、SMR是否为谈判筹码。彭启明表示,如果台湾购买新的核子反应炉,首先要花费5到7年时间建置,其次是费用昂贵,所以目前没有这样的讨论,至于SMR衍生费用、社会沟通成本、核废料都是很困难的问题,目前也没有商转案例,应不会列入筹码。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