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精进义务役男入伍训练,2025年復徵1年期义务役,于8周新训期间需接受无人机、刺针飞弹、红隼火箭弹等新式武器训练。不过,基层已怨声载道,认为新式课程师资未建置完备就贸然上路,尤其红隼火箭弹性能屡遭质疑,二型火箭弹预算还因此被冻结,如今训练最后恐怕沦为过场,难以达成训练实际目标。

基层官兵透露,今年新式课程上路后,接训单位志愿役须再挪出时间为新式武器受训,亦即师资并未事先建立,而是在课程上路后逐步建制,这对新训单位是不小负担,尤其原先勤务就不少,如今还得再拨补人力支援受训,如此做法恐是本末倒置。

「不只师资建立慢,训练用武器也不甚足够」基层官兵指出,新式课程有其存在必要,但绝对不该为了迅速达成目标,就仓促上路。尤其是红隼火箭弹,跟过去操作的六六火箭弹相比,感受不到性能有所提升,如今二代的预算又被冻结,基层都担心现在付出许多心力训练新兵,最后恐怕会沦为过场。

立法院外交及国防委员会去年审议今年国防部预算时,朝野立委也联手冻结新台币2亿元弹药购制预算,要求中科院达成红隼二代室内发射、预测目标惯性导引、减轻重量、串列式弹药等4项目标后解冻。军中人士指出,由于预算删冻后就没有消息,因此基层自然会担忧;不过该预算后续便可望解冻,因此现在的训练不会有做白工的问题。

但是,基层官兵也说,在师资、器材量能不足情况下,最后即便新兵顺利通过训练,也无法深入熟悉使用新式武器,这并非训练实质目的。且现在基层对于新式课程多有怨言,显示新式课程有检讨的必要之处,毕竟训练应是「重质不重量」,尤其揠苗助长更可能造成反效果高层势必得思考放慢步调。

#训练 #新式 #师资 #基层 #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