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早疗服务量能不足,引发朝野立委重视。绿委林月琴表示,等待评估到接受治疗,至少要等半年至1年,真正可获得早疗服务的幼儿明显不足,导致儿童「早疗变晚疗」。卫福部国健署承诺,研拟将儿童发展筛检纳入品质成效分数,鼓励更多儿童专责医师投入儿童发展筛检。
国内发展迟缓儿童的疗育需求持续提升,因服务量能不足,联合评估等待平均4至6个月,疗育服务还得排队,许多家庭通报后至少要1至2年才能获得早疗。
立法院卫环委员会23日举行「偏乡儿童发展筛检执行情形」专案报告。林月琴表示,早疗通报人数不断增加,6岁以下幼儿需接受早疗盛行率约2.0%~5.7%,至少2万3125人~6万5905人有需要,但真的得到服务的幼儿不到2%,连低推估的数字都达不到,后续联合评估量能不足,儿童「早疗变晚疗」。
林月琴表示,好不容易抢到预约,健保给付只有30分钟,孩子在不同情境中需要冷静,最后课程只剩20分钟,现场就是家长疲于奔命,卫福部为什么看不到需求?
绿营立委王正旭表示,3岁前是关键黄金疗育期,去年7月国健署开始补助6岁以下幼儿筛检,全台88处偏远地区,共17区辖内连一家筛检院所都没有,有需求民眾只能往大医院挤,出现严重城乡差距,且医师筛检疑似个案,转介至联评中心或医院时又会塞车,建议卫福部儘快提升筛检量能。
目前可执行儿童发展筛检医师,包括有执业登记的儿科、家医科专科医师,与完成「幼儿专责医师训练」取得证照的专责医师,国健署长吴昭军表示,为鼓励专责医师投入筛检,将与医事司讨论,研拟将儿童筛检服务列入品质成效分数,提高诱因,补足偏乡筛检资源缺口。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