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中生升学压力大,根据统计,我国54.3%国中生承受对未来的压力,出现身心症状的比例更高出国小、高中、大学3.5倍,容易产生易怒、紧张、过度忧虑、害怕、长期睡眠不足等问题。立法院法制局建议,应明定学校健康相关课程应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整合资源协助家长与教师学习应对情绪问题,同时学校应培训教师心理健康相关课程,确保学生健康生长发育。
儿福联盟日前发布台湾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数据显示,54.3%国中生备感压力,这些感到压力的学生出现情绪问题比例,是未感受到相同压力学生的2倍,出现焦虑、失眠等身心症状的比例更高出3.5倍。另外,有16.4%的国中生每周超过1次感到情绪低落。
国中生最常见情绪困扰包括易怒、紧张、过度忧虑、害怕、无法控制焦虑、难以放松、长期睡眠不足与身心疲惫成为常态,学业与健康难以取得平衡,直接影响生活品质与学习成效。另外,青少年每天使用网路社群的时间长达5小时,约37.7%的青少年存在网路社群沉迷问题,出现情绪困扰比例是非沉迷者的近2倍,出现多重身心症状的可能性更高达3倍。
立法院法制局报告指出,青少年情绪障碍问近年引发社会关注,例如忧郁、焦虑、校园青少年犯罪等行为皆有增加趋势,建议学校健康相关课程应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意识。
法制局报告也建议,主管机关或学校得视实际需要,荐送教师参加卫生、心理健康课程进修,以明确教师瞭解学生身心健康问题,并视实际需要加以辅导以确保学生心理健康。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