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在4月初以对等关税为名,祭出高关税胁迫各国与之协商、对美让利的关税战,目前尚在如火如荼进行当中。川普虽然狂妄,但对随后市场反扑力量之烈,也不能不心生畏惧,故时时改变其作为与说法。

川普之所以引燃关税战,其经常挂在嘴上的说法,包括各国都在「占美国便宜」、「赚了美国人的钱」,以及「偷走美国人的工作」等。的确,美国的进口关税率普遍比各国为低,而且不少国家还不乏设置各种非关税障碍、对出口产业进行补贴、低价倾销,以及藉压低匯价强化出口竞争力等等情事,因此,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不公平竞争的不利地位。若从此角度言,川普拟藉高关税胁迫各国前来协商,为美国讨回公道,难谓完全师出无名。

在「偷走美国人的工作」方面,自由贸易在各国必然形成赢家与输家;但经济分析也显示:若是政府可透过所得重分配等补偿措施,将赢家的部分利益移转予输家,则可使全民皆获好处,提高全民的经济福祉。先进国家劳动者的就业机会,在自由贸易下会被开发中国家取代(此即「工作被偷走」),成为输家。政府若欠缺适当的补偿机制,川普的副手范斯所描述「绝望者的悲歌」,即成了必然的结果,进而成为反全球化与川普崛起的根源。

至于贸易顺差国「赚了美国人的钱」的真正意涵,则值得从几方面讨论:首先,对美有贸易顺差者,的确是赚了美国人的钱。但是此盈余是顺差国舍不得将其国内生产的产品用于国内消费或投资,而将之提供予美国使用而赚来的。反方面来看,美国的贸易逆差则是其国内的消费与投资超过了产出,由顺差国提供、弥补此短缺而形成。因此,顺差国所赚得美国人的钱,是其以「缩衣节食」济助了美国的过度消费,所获得的报偿,没什么好批评的。另从金融面来看。各国的国际收支表都显示其由贸易收支占最大宗的经常性盈余,若非成为金融帐的赤字(资金流出),就是进入央行的准备帐,成为央行的外匯存底。美国仗着美元是国际货币之便,在享用顺差国提供的产品时,以印制成本接近零的美元支付之。顺差国所赚得的这些美元,不是在国内结售予私人、企业或金融机构,再由买主对外从事实质投资或金融性投资(成为金融帐赤字),就是由央行买进,转存于国际知名金融机构或购买外国公债。这些美元流出国境,一方面成为顺差国的国外资产;另一方面,由于美国是主要的流出目的地,故成为美国的金融帐顺差。因此,顺差国所赚的美元,最终大部分还是回流美国;顺差国实际上是以其产品主要换得美国的资产。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开发中国家的资本报酬率通常高于已发展国家,故而开发中国家以国内投资与国内的资本报酬率为牺牲,将产品提供(出口)予美国,换得美国的资产与资本报酬率,必然造成投资效益之净损失。以中国为例,2024年底中国持有的外国资产为10.22兆美元,国外负债为6.92兆,故国外净资产达3.30兆美元。但国际收支表上的投资收益帐所显示的收入仅为2,798亿美元,支出则达4,231亿,投资收益净额为负的1,433亿。因此,开发中国家以出超赚取美元,再将之转换为美国资产,就投资效益的角度言,是不划算的。

#流出 #川普 #美国 #投资 #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