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荣民总医院高龄医学中心研发推展科主任彭莉宁分享,许多患者因自觉体力变差就诊,虽然检查数值都在正常范围,但若饮食摄取不足,或没有持续锻炼肌力,肌肉量会逐渐流失,出现「肌少症」。
肌少症除了造成体力下降、虚弱,也会加速脑细胞凋亡,研究指出,肌少症者罹患失智症机率高2倍。彭莉宁表示,肌肉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会连带影响全身器官,如大脑认知功能退化、皮肤弹性变差、肾功能下降等。
彭莉宁说明,造成肌肉流失的原因,除了年龄、营养、运动,当负责保护骨骼肌肉的荷尔蒙产生变化,如停经后女性,或糖尿病、肾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臟衰竭等慢性疾病,导致身体处于「慢性发炎」状态,都可能加速肌肉流失,增加肌少症风险。
彭莉宁指出,25~30岁是体力的巅峰期,接着会逐渐退化,鼓励年轻人趁早建立「肌肉本钱」,透过运动、补充蛋白质等方式长肌肉,老年才有更好的生活品质。
彭莉宁强调,有些人以为每天走很多路,就能增加肌肉,其实有氧、无氧运动使用的肌群不同,真正能让肌肉变大、变强壮的,是「阻力训练」或「重训」,也就是对肌肉施加适当的重量刺激,如弹力带、哑铃等。
每个人肌力不同,应根据自身状况调整运动方式,如卧床者、坐轮椅长辈,可以练习站立、原地踏步,只要有「费力」的感觉,就是在刺激肌肉成长,建议一个动作做6~8下,一次做3~5组。
营养的摄取也是关键,彭莉宁建议,中老年人每天应摄取的蛋白质克数,为自身体重乘以1.2,可透过蛋豆鱼肉类摄取蛋白质。许多老人消化吸收能力较差,无法一次吃太多,建议「少量多餐」,多次摄取也能刺激较多次肌肉,有助维持肌肉量。
此外,还可以透过补充HMB营养素,帮助肌肉生长。彭莉宁说明,HMB是胺基酸的一种,白胺酸代谢过程中,约5%会代谢成HMB,能合成肌肉、对抗身体发炎,有效对抗肌肉萎缩,尤其对长辈来说,这种小分子营养吸收速度更快,可以说是「小兵立大功」的辅助营养素。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