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积极推动打造「生技业的台积电」,以CDMO与新药平台为核心。但现实中技术瓶颈与人才缺口难以突破,使得台湾生技业在国际竞争中难展雄风。
以产业面来看,过去台湾有化学与药物动力学人才,在小分子领域曾有优势,但现在却因学术环境重paper(论文)轻技术,学生与老师不愿投入,而化工和材料系的学生也转往科技业发展,造成人才大断层。
蛋白质药物与抗体等大分子药物领域,台湾则因投入时间较晚,宇昌(中裕前身)案变成政治口水战,基亚、浩鼎新药三期临床解盲失利引发的风暴,加上新冠疫情封城,延误新药开发时间,也让大分子领域人才不足,一直依赖国外,导致发展受限。
近年掀起的ADC(抗体药物偶联物)这种大小分子结合的热潮,台湾因投入时间较晚,加上过往的政治争议与临床解盲失利事件,始终难以在该领域突破,未来能否有底气与中国大陆和欧美等药厂竞争,有待观察。
至于CDMO(委托开发与制造)虽然是政府近年积极鼓吹也有政策支持,业界更以打造「生技业的台积电」为目标,但也出现了产业发展的瓶颈,因为CDMO需要Processing Science人才,但台湾没有这方面的教育。相较于德国,美国等国家拥有成熟的培训与产业环境,台湾的CDMO难以竞争。
有机会跻身全球前十大CDMO厂的保瑞,透过併购策略,在美国拥有完整的口服固体制剂、针剂、大分子药物产线,CDMO订单也明显加温。
保瑞董事长盛保熙表示,为了拓展CDMO版图,持续的併购和广纳人才是必然的途径,而以现阶段的人才库来看,台湾是远远不足,必须以更大的实力和有机会完成的蓝图吸引国际人才。
CDMO是全球生技供应链的重要一环,政府近年虽积极投入政策资源,却因国内缺乏Processing Science技术专才,导致产业推进迟缓。
台湾生医创新学会理事长阎云语重心长表示,「若无法从根本解决技术与教育瓶颈,即使有政策与资金,生技业也难以打造出下一个台积电。」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