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如愿地二度当选美国总统,意谓着美中科技战将持续白热化。从川普第1任起,中国已意识到严重性,想方设法与美国科技脱鉤,走自己的路。

当全球PC市场仍被Windows、macOS与Linux三大系统垄断时,中国科技企业华为近日以一场发布会宣告鸿蒙电脑作业系统首次亮相,搭载该系统的「鸿蒙电脑」将于5月19日正式上市。至此,鸿蒙作业系统已宣告正式成为全场景智慧型作业系统,实现了手机、平板、电脑、汽车、智慧萤幕的全场景连网。

至此,科技世界已然出现明显的分裂迹象,这对全球产业、消费者及各方面将有何长远影响?

首先是,对全球而言,科技世界正式走向「双轨制」。鸿蒙若真在PC上站稳脚跟,加上手机、汽车、IoT已有一定基础,世界将逐渐出现两个「互不相容」的作业系统宇宙:一边是美国主导的Windows/macOS/Android/iOS;另一边是中国主导的鸿蒙全场景系统。就像冷战时代的两个经济阵营,未来的科技产品、软体服务、甚至AI模型可能会变得「区域化」、甚至「排他性更强」。

其次,全球消费者将面临「平台选边」的困境。消费者可能得选择用哪一套生态,因为跨平台的协同变得困难,例如:用Windows的人可能无法顺畅使用鸿蒙手机,用鸿蒙电脑的人可能跑不了Adobe相关软体。此外也造成开发者压力剧增,原本一套程式支援主流平台就够,现在还得重新适配鸿蒙,除非工具极度方便,否则可能造成生态分裂。

最后是可能带来技术创新与效率提升,但也同时具有风险。鸿蒙的分散式架构与AI整合确实有技术亮点,特别是在办公场景下的多设备互通。然而也带来新的资安风险与资料封闭性问题。若两套系统不相容,会让使用者被绑死在单一阵营里,极不方便。

数位科技方面的「反全球化」,对美国而言,是一把双刃剑。美国曾是全球化的推动者、领头羊,当科技世界出现分裂时,美国受何影响?

首先,当全球供应链开始分裂,美国可加速重建自己的关键技术供应体系,包括晶片制造、稀土战略、先进材料等。这样的自主掌控有助于避免类似中国断供稀土或半导体的风险,降低对他国的战略依赖。

其次,反全球化的趋势让美国有更强的理由限制技术出口、阻断关键技术流出,有助于保护核心研发成果。

最后,当数位科技生态分裂成「美系」与「中系」两套,许多国家会被迫选边站。美国若能巩固其科技盟友,可以进一步扩大其阵营的话语权与标准制定能力,在国际技术规范、AI伦理、数据治理等领域继续领导。

至于负面影响部分:美国的大型科技公司长期仰赖全球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的高利润,如果科技脱鉤扩大,将导致这些企业失去中国用户、开发者与供应链,影响营收与股东价值。

其次,若中国能在国内建出一套「去美国化」的完整技术生态(鸿蒙+麒麟晶片+百度AI+阿里云…),将吸引发展中国家追随。长远来看,美国科技标准的全球主导力可能被削弱,形成两个互不兼容的技术世界。

最后,全球化时代,一个新创企业只需针对主流平台开发产品即可。但若科技分裂,企业将被迫为多种系统重新开发与维护,导致成本提高、创新速度放缓。

整体而言,反全球化对美国是一种「战略上得分、经济上失血」的局势,鸿蒙生态系成功与否还待验证,但科技世界的分裂大势,怕是很难逆转了。(作者为科技公司执行长)

#企业 #中国 #美国 #技术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