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议员郑宇恩19日邀相关机关至淡水区育英国小前会勘「夹缝人行道」设计,该处不仅空间狭窄、标示模糊,还容易与机车道混淆,人车争道险象环生。对此,淡水区长陈炳仲回应,目前仅为施工前的标线作业,红线内为行人临时通道,最终将设实体人行道与护栏,工程预计10月完工。郑宇恩强调,规画应更细致,切勿让「保护学生」沦为纸上谈兵。
该争议路段人行道设于车道与槽化线之间,紧邻来车方向,不仅空间狭窄,标示模糊,还容易与机车道混淆。有家长怒批:「这是要走给谁撞?」网路留言更是一片嘲讽:「有够白痴的设计」、「这才是『别人的小孩』在走的路」。
郑宇恩19日邀里长蔡正忠、相关机关会勘后发现2大问题,首先是施工工区交通维持计画未经交通局审查,其次是未与地方充分沟通。郑要求淡水区公所立即改善,包括设置工区围篱与夜间警示;涂销错误人行道字样;将临时人行动线移至槽化线内;增设改道告示;重新检讨弯道宽度、公车停靠与商家卸货空间。
陈炳仲说明,该工程属国土署补助的「永续人行安全提升计画」,目的是改善育英国小周边缺乏人行空间状况。目前标线人行道仅为施工期间暂行通道,误导民眾是设计完成品属实失当,公所19日已紧急修正,并加设微型钢护栏与警示灯,保障行人安全。
郑宇恩与家长一致呼吁市府应强化对校园周边交通规画的敏感度与细致度,所谓「人本交通」,不是草率画线,而是用心让每条通学路真正安全可行。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