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平指出,不论是supply端或者user端,业界最关注的仍是电网韧性,尤其欧美与中国大陆hyperscale(超大规模)的AI资料中心布建集中,多数电网基础建设老化,加上气候变迁及全面电气化趋势等大环境因素,皆会持续加重电网的负担,整体供电韧性大幅下降,再生能源特性不稳,也让AI用电更难管理。
据台达电观察,若持续以传统集中供电架构,将导致基础建设投资无法及时应对算力成长速度。郑平直言,资料中心必须思考自有「微电网」(Microgrid)的建构,结合储能、分散式发电、再生能源或氢能等多元组合,因应高峰低谷的用电管理,进一步提升电力弹性。
换句话说,未来AI大型机房若能建构出独立的微电网,将能降低对整座城市主电网的衝击,亦为企业提供更高的用电韧性。
郑平提到,当前资料中心电力从电网进入伺服器的「Grid to Chip」效率仅约80几%,虽各级电源模组单体效率已达97~99%,但因层层转换过程耗损严重,造成能源转化效率偏低,更重要的是,这些损耗转化为热能后,仍须额外耗能进行散热,导致资料中心整体耗能进一步提高,光是这一来一回的电力损失与排热动力,用电量恐增加20%以上。
为改善能源瓶颈,台达电提出「高压直流」概念,主张将高压交流电直接转换为高压直流电源,再进入资料中心,大幅减少中间转换层级,使整体能效有望从87%提升至92%以上、甚至更高。他表示,这项技术正与多方客户、系统厂共同开发中,若顺利推动,将改变全球资料中心电力结构。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