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乌日区仁德社区积极在幸福河畔推动绿美化,近年却面临土壤老化等问题,仁德社区发展协会邀请里山里海工作室24、25日举办工作坊,带领学员制作落叶胶囊、共筑「枝叶园圃」,打造都市绿空间,期望不仅能改善土壤环境,也吸引更多生物昆虫进驻幸福河畔。
位处乌日区中山路与光德路一带柳川分支的排水沟渠,由仁德社区发展协会认养进行绿美化工程,并命名为幸福河畔。该协会执行长陈恬如说,10多年来种下近2万株树苗,营造出具生物多样性的绿地环境,更吸引萤火虫现踪。不过近来发现植物生病、烂根和土质老化等情况,邀请里山里海工作室带领学员筑起枝叶园圃,让土壤更肥沃,植物生长更好,也让更多昆虫生物来到幸福河畔。
仁德社区发展协会与南屯乌日文化观光协会24、25日在仁德里活动中心举办工作坊,还有学员远从高雄来参与,学员们将废弃纸箱去除胶带后卷成纸筒,以铁丝綑绑固定、裁切,放入落叶与小树枝,作为改良土壤的素材,在幸福河畔搭建起枝叶园圃。
「枝叶园圃是希望接续城市中环境断链的循环」里山里海工作室讲师黄建雄举例,当1间工厂生产很多产品,还没机会销售就被送去烧掉,无收益、回报,终会面临倒闭,环境也是如此。生产者如植物,提供昆虫等生物食用,生物再透过排遗将养分回馈给植物,但都市中对落叶等自然资源处理方式往往是送进焚化炉,长久如此,环境总有崩溃时候。
他说,生物在土壤中会松动土壤,下雨后土壤能涵养水分、调节热气,但都市里的土壤结构变硬、雨水无法渗入,统统流入排水沟,加剧淹水与高温,应重视都市绿空间可以发挥的调适功能,环境才有机会恢復正常。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