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的碳预算获市议会通过,创地方政府先例。高雄设定2025到2026年的碳排为5,093万吨,以此作为第一期碳预算年度,盘点未来可能的环评增量,如桥科、楠梓产业园区等20案,以及人口增减,推估未来二年全市温室气体排放将上升242万吨。

高雄市长陈其迈3日与台湾永续能源研究基金会董事长简又新,签署《公部门永续发展倡议书》,推动净零转型,由高市府就成立永续发展专责单位、揭露自愿检视报告、强化公私领域合作、落实减排与能源转型等事项进行宣示,承担地方政府在因应气候变迁、永续发展的关键角色。

陈其迈表示,2015年巴黎协定,致力将全球升温控制在摄氏1.5度内,净零成为城市「必考题」,高雄积极面对挑战,设定目标,并具体行动,高雄市议会2日通过「城市碳预算」,即是希望透过六大部门计画,2026年将城市碳排,降至5,093万吨。

他说,高雄工业排放占比8成,虽是挑战,却也是机会,目前高雄已较基准年减量1,662万吨,超越台北市一整年排放,高市府并从多方面着手,包含净零学院首长、中高阶文官、承办人全面受训,提升治理能力,另外,也与清华大学合作,启动各局处碳权主轴计画。

高雄环保局长张瑞珲表示,2015年,联合国通过《2030永续发展歷程》,致力落实17项永续发展目标(SDGs),高雄的工业背景,也促使城市更加关注「净零、永续」的施政。

张瑞珲表示,永续与净零不只是单一单位的任务,而是整体治理架构共同推动,高雄将持续与各界合作,透过公私协力方式,落实永续城市目标。张瑞珲指出,高雄的碳预算以2022年城市排放量5,235万吨为基础,纳入未来增量、减量措施后,设定2025到2026年碳预算为5,093万吨,约较基准年2005年减量23%。

张瑞珲强调,碳预算并非实际金钱,也非强制性手段,而是高雄每二年的温室气体排量上限,是城市预估未来排放量、达成中长期减碳目标的政策工具。

#设定 #万吨 #落实 #张瑞珲 #碳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