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普与马斯克联手疯狂缩减美国联邦政府的过程中,虽然马斯克最终以未竟之志黯然离场,但他所代表的反建制精神,却在全球民主社会激起了阵阵涟漪。这场从「削减一兆美元预算」到实现率不足两成的闹剧,让世人再次认清马斯克一贯的「夸口先行、执行落后」风格。但若我们将眼光拉回台湾,或许会发现台湾的制度问题并不输美国。当监察院成为「公器私用」与「政治养老」的代名词时,我们也应该大胆思考,是否也该来一场台式的「制度破坏与重构」。
马斯克在川普的第二任期中,以「政府效率部(DOGE)」的名义横扫联邦体系,口号是要大砍官僚体系、消除冗员,甚至喊出削减1兆甚至2兆美元的政府支出。然而4个月后,他黯然离职,实际成果仅为1750亿美元的节省,还伴随诸多夸大不实的计算与官司缠身。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这场以斧头与电锯象徵改革的行动,最终因民调下滑与企业营收崩溃而瓦解,特斯拉在他任职期间亏损达71%,股东们的怒火也逐渐逼近临界点。
但我们不应仅以嘲讽的口吻看待马斯克的「梦想失败」,而是要正视那股来自民间的改革渴望。这样的渴望,在台湾亦然。监察院,作为中华民国五权宪法中的特殊设计,长年以来早已丧失功能与民意支持。最近监委滥用公务车看牙、接狗、理髮的事件层出不穷,被讽为「快乐退休人生」,更让社会大眾对这个机关失去最后一丝信任。
监察院不但早已被大幅删减预算,还因人事怠惰、院长长期病假、实质不作为而沦为「有牙无耻」的象徵。更令人心寒的是,国家人权委员会应扮演中立制衡的角色,在当前司法滥权、过度羁押的重大争议下却毫无作为,如同沉睡机关。这种制度僵化与功能丧失的局面,与美国联邦政府庞大冗员问题可谓异曲同工。
当一个制度机构丧失社会信任、变成特权阶级的庇护所时,它的存在还有什么正当性?台湾的监察院如今不需要修宪就能「实质废院」,靠的不是制度变革,而是民意的唾弃与预算的冷冻。与其让这个象徵式机关继续苟延残喘,不如大方承认它已是「没有牙齿的老虎」,应当正式走入歷史。
当然我们并不希望台湾出现另一位「空口说白话」的马斯克式领导人,也不希望有像川普这样翻云覆雨、拥抱民粹的政治操作,但我们确实需要有勇气、有魄力的改革推手。这样的人,不必是科技巨擘,不必有百亿身家,只需具备清楚的改革理念、与人民站在一起的信任感,以及能够对抗体制惰性的坚定意志。
台湾需要这样的人来推动一场真正的制度重整运动,不只是废掉监察院这个冗赘机构,也要重新审视考试院、立法院甚至行政机关的角色与效率。我们要的不是「政治养老院」,而是真正回应人民需求、让政府运作有效、制度透明负责的治理体系。
马斯克的「改革闹剧」虽以失败告终,但它揭示了一个民主制度共通的危机。当官僚体系过于臃肿、不再服务民眾时,民粹、极端或夸张的改革者就会有市场。这绝非台湾应该模仿的剧本,但也提醒我们,若我们不主动改革,就可能面对被迫变革的代价。(作者为台北商业大学前校长)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