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关键时刻就胃痛、背痛、四肢无力、急着跑厕所?当肠胃莫名成为工作上的拖油瓶,小心是得了大肠激躁症。专家指出,现代人多因为情绪因素、压力等,引起自律神经失调,进而导致肠胃机能失衡,民眾会出现反覆腹痛或不适,合併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出现。

鸣堂中医诊所院长周大翔表示,肠躁症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特徵为反覆腹痛或不适,合併排便习惯改变,但肠道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腹痛、腹部不适通常伴随排便状态不稳定,而腹胀感则是无论有没有吃东西都会经常出现。患者排便后会感觉没有畅通解净感,部分人会有黏状大便,严重者甚至伴随头痛、疲劳、焦虑、忧郁等。

肠躁症主要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周大翔说,中医将肠躁症归纳出几个证型来治疗,包括肝气郁结肝脾不和、脾虚湿困、脾肾阳虚、湿热下注。其中,肝气郁结导致肝脾不和的证型,常伴随情绪及压力等心理因素,用药上除了肠胃机能调整用药,还需加入疏肝理气类型药物,缓解气结;而脾虚湿困、脾肾阳虚证型则属于「虚证」,较弱的脾胃机易受外在因素干扰而运作失常,需使用升提脾胃气机药物及部分温阳药物,根据每个人虚的程度进行剂量调整;湿热下注则是体内郁火跟湿气夹杂的特殊证型,只透过除湿茶饮无法解决,需在清热与除湿间平衡治疗。

周大翔表示,肠躁症患者在中医门诊多会透过针灸及药物合併治疗。其中,腹针可以有效改善中下焦气机运作;头皮针则能有效调整中枢调节能力。除了医疗介入,患者也需保持稳定作息、找到自己喜欢的纾压方式,才能相辅相成。

#肠胃 #腹痛 #周大 #治疗 #肠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