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挽救持续凋零的中药产业,卫福部今年3月发布解释令,开放中药相关学系毕业生修习35学分,并经1年以上实务者,可申请贩售中药,却引发药师不满。争议长达3个月,卫福部中医药司强调,该解释令并未侵害药师专业权限,经两度开会持续沟通,研议纳入药学系毕业生也适用,并取消「在学期间修习完毕」的限制,最快今年7月实施。
我国列册中药商自94年至113年从10585家降到7478家,减少29.35%,因此卫福部3月18日发布解释令,盼为中药产业注入更多新血。但解释令发布后,药师团体反弹声浪不断,质疑此举形同「谁都能卖中药」,罔顾民眾用药安全,更数度走上街头抗争,3个月来双方僵持不下。
中医药司司长苏奕彰说明,318解释令是为解决长期未有新中药商执照核发,导致中药业者高龄化、人才断层严重、中药房快速消失的事实。该解释令并未影响药师从事中药的权利;目前从事中药贩卖业的药师仅190人,占全国执业药师总数的0.59%。
卫福部今年4月和6月两度召开会议与各方沟通,初步结论是纳入药学系毕业生,并取消「必须在学期间修毕」的限制,待行政程序完备后,最快今年7月实施。
目前国内约4成的药学系毕业生没有考取药师执照,苏奕彰表示,这些人才如果对于中药有兴趣,透过适当的训练也可以投入中药产业,且考量在校可能很难修到足够的中药相关学分,因此不限定在学期间修毕。
苏奕彰指出,药师和中药商执业目标不同,前者是中西药谘询、调剂、研发,后者则是中药材的取得、加工修制、管理供应,要在源头把关,找到好的材料。
苏奕彰强调,台湾取得中药材的能力比日本、韩国要强,但需要新血接棒。他直言,自己虽然是30多年的中医师,看中药原料时还是相当吃力,的确需要在中药商前辈还有余力能够时,教导下一代新血,以维持台湾中药产业的竞争力。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