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成为股市小白的新投资主流,随着主动式ETF在2024年底正式开放发行,投资人拥有更多元的投资选择。但在选择ETF前,应把握观察经理人过往绩效、了解投资策略与目标、绩效指标非绩效保证、内扣费用较高等四大原则,达到存配息、存稳健、存潜力的三存目标。

根据Trackinsight统计,自2020年至2024年7月止,北美及亚太地区主动式ETF规模成长分别达272%及660%,受到投资人热烈欢迎,而主动式ETF的交易方式与被动式ETF相同,投资人可以经由券商或银行交易买卖。

口袋证券指出,对于选股能力有限的年轻投资人而言,持有主动式ETF可透过基金经理人的选股专业进行投资。此外,主动式ETF须每日公布持股,具有资讯透明的优点,投资人可以在网站上查询各檔已上市ETF的详细资讯。

至于如何选ETF?口袋证券提出四大关键,一是观察经理人过往绩效,因主动式ETF的绩效与基金经理人的选股能力高度相关,而主动式ETF基金经理人可兼任股票型基金经理人,因此投资人可参考其过往绩效作为评估依据。

其次是了解投资策略与目标,因主动式ETF相较于被动式ETF有更灵活的操作策略,应详细了解其策略与目标,以确保符合自身投资需求。根据金管会规范,主动式ETF可设定绩效指标,但这不代表ETF必定能达成该指标,投资人可比较ETF表现与绩效指标之差异。

费用方面,需注意内扣费用较高,因主动式ETF相较被动式ETF的换股操作更为频繁,换股成本可能较高,进而影响长期投资报酬,投资人应留意内扣费用对报酬的影响。

口袋证券说明,主动式ETF与被动式ETF一样皆可在公开市场交易,因此主动式ETF同样有折价与溢价风险,投资人应留意ETF市场价格与净值之间的差异,可透过「ETF专区」提供即时查询ETF折溢价、报酬率、持股明细等重要资讯,帮助投资人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在全球金融局势纷扰的时代,主动式ETF提供更为丰富的投资策略与弹性,不过任何投资都一样,投资前应充分了解其特性、经理人投资策略及相关费用与风险,确保投资决策符合自身的财务目标,达成最佳的资产配置。

#投资人 #被动式ETF #投资 #经理人 #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