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副总统于6月19日接受挪威国家广播公司专访,提及政府「捍卫宪法」之职责,及「台湾始终主张维持现状」。此言在赖总统520就职周年演说被诠释为较以往温和,以及美中日内瓦、伦敦关税谈判后川普总统考虑出兵协助以色列进攻伊朗前夕,时机与内容都受到各界广泛重视。

首先,赖总统选举语言中曾脱口宪法灾难之说。言者当时或许无心,但民眾与对岸甚至友盟必定「听者有意」。加上蔡前总统时代曾数度重申以「宪法与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处理两岸关系;同一政党、前后届对比不可谓不大。深谙华府战略何时清晰何时模糊的萧副总统,此次虽未提及两岸条例,但宪法前言是「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简称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法理基础,萧副总统谈了宪法点到为止,可保留周旋空间。

但考察政府宣示「十七项因应措施」时揭举「中国」是境外敌对势力的脉络,加上陆委会官员此前曾诠释「除了宪法」所述之外,「两岸与两国是一样的」,则萧副总统此次虽未提及「互不隶属」,而只是客气地强调「台湾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其「捍卫宪法」极可能还是使人理解为是另一种「除了宪法」的灵活「战猫」艺术;是「除了宪法」,其他一切早已昭然若皆的「战略模糊」。

赖总统今年亲临警大毕业典礼,曾以「诚」是「不自欺、不欺人」期许未来人民保姆,则总是造成纷扰、无法让「台湾作为独立社会」拥抱其「马基维利时刻」的中华民国宪法,对何处应修、何时应断,接受付托、依法宣誓者理当向广大国民开「诚」布公。这其实是现状、是国安最根本的问题,也远比教育、打诈、电价重要万倍。未能列入朝野领袖会面议程,殊为可惜。

其次,以战略模糊的心态便宜对待宪法,以战略清晰处理「除了宪法之外」的一切内政外交两岸关系,对内治理自然会阻碍丛生。近者如取得大陆定居证或护照是否应撤销国籍、给予免役,远者如孙文、孔子、八田与一、新渡户稻造、李友邦是否为「我国」创设者、思想家、建设者、军事家,纷杂混乱难以理清。

又举一例以言:我国政府部会网页介绍「歷任首长」,有从行宪前、北伐后国民政府成立起算者;有从抗战胜利、还都南京之后起算者;竟亦有从中共建国的1949年10月1日起算、似意在呼应自中共国庆起「一边一国」者。各部会自我认知如此不同,何求朝野民眾与政府有志一同?

按照中华民国宪法,这些不是问题。按照萧副总统提及的「台湾的宪法亦即中华民国宪法」,则大有疑问—新渡户稻造可能是「我国」糖业之父,孔子当不是「我国」哲学家,李友邦是不是「我国」将领则是问号。而欲商榷「台湾的宪法亦即中华民国宪法」是否是「灾难」,又易沦为是「中国的立场的代理人」而恐遭有司查究。是以依照宪法宣誓的执政者,有责任、诚恳地向国人释疑。

第三、以「除了宪法」态度对待宪法,处理两岸关系也自然是迭生挫折。因为宪法「除了」有拿来任命五院眾多高官的用处,其余多被淘空。「除了宪法」心态,很容易忘了宪法秩序不容许外交与法律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停止「动员戡乱」后,两岸正视对方政府治权下,可以签署并应当履行协议的法理现实。于是产生一种「台湾已(透过执政党提出的互不隶属)承认中国,中国何不承认台湾」、「台湾早已不『光復大陆国土』,大陆为何不对等地放弃统一台湾的主张」、为何不能『台、中』建交、互利互助、兄弟之邦」的情绪。

司法院网页于沿革处称,「民国三十六年,中华民国宪法公布施行,开启我国宪政的新页。经过全国各界多年的努力实践,已逐步建立了宪政体制下的司法新制,并厚植民主法治的根基。」旨哉此言!愿全国各界于萧副总统重要谈话后,亦能参酌司法院之言,诚心捍卫宪法、厚植民主法制,则促进团结、保障和平仍有希望。(作者为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何时 #捍卫 #总统 #中国 #中华民国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