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达执行长黄仁勋今年返台时曾表示:台湾所有学校应将AI纳入课程。建议若能实施,将令家长喜忧参半。喜的是孩子很早就会使用AI,不仅能透过人机协作提升学习成效,更能为未来AI驱动的职场转型奠定基础;忧的是孩子如果过度依赖AI,是否会失去独立创作的能力?未来的工作是否会被AI取代?

以今年国中会考为例,考生须看图写作文。先观察图像所示:笼子中的一只仓鼠在滚轮上奔跑,另一只仓鼠则正跨出笼门,并从「盲目、耽溺、选择、冒险、自由、牢笼」中选出一词来分析图像意涵,再结合生活经验写作。面对这样灵活的考题,许多家长难免担心孩子是否能掌握要领。如果可以使用ChatGPT写作文,只要挑出一个词汇(如「选择」),贴上题目说明,便能快速得到一篇中规中矩的文章。

然而,考试时其实无法使用ChatGPT,聪明的家长则可转念提问:面对这样图文并重型的考题,平时可如何利用ChatGPT来训练学生写好作文及提升思辨力?这样的利用方式,反而能从ChatGPT得到循序渐进、多元学习的写作引导,而非仅作为方便取巧的代写工具。

AI除了在学习中扮演辅助角色,也正改变职场生态,以下类似的故事或许正在许多职场上演:一位法务助理平日负责法律研究与文书撰写。某日因厌倦日復一日的工作,跟律师老板请长假前往欧洲壮游,回国后却惊觉工作量骤减,数月后就被资遣。原来在他休假期间,老板经常加班到半夜。有一天老板接受朋友的建议而开始使用AI工具处理法务工作。几次尝试后,老板察觉AI能快速产出中等水准以上的草稿,经进一步修订后则更为周延深入,确有事半功倍之效。等助理收假后,老板已能顺畅运用AI自如,最终就跟助理说再见。

AI对学生及职场工作者来说,真是又爱又恨,也许我们可以从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得到启示。张忠谋于2024年底终于推出其自传(下册),距离其自传(上册)出版已20多年。他说自传全都是自己写的,而他是海明威的忠实信徒,奉行其对写作的忠告:「简单的字句,真实的感情」。

细读张忠谋自传不得不讚嘆文学底蕴之深厚,这或许与他年少时就养成的阅读习惯及怀抱作家梦有关,而他在就读麻省理工学院之前曾在哈佛大学学习一年,广泛涉猎如莎士比亚、海明威、费兹杰罗等大师的文学作品以厚植人文素养。张忠谋在自传中提到哈佛一年有如海明威笔下形容的巴黎,也是「可带走的盛宴」,丰富了他往后的人生经验。

如果张忠谋是用AI来写自传,能读到真实的感情吗?但如果他是利用AI来帮忙整理摘要庞大的人生资料、安排写作计画以及校对润稿,应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或许我们还可以更早读到这部鉅作。荀子说:「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现在的我们该如何驾驭AI使其协助人类而非被取而代之?真是大哉问。还是如黄仁勋所言,你的工作不会被AI取代,而是被会用AI的人拿走。AI的爱与哀,如人饮水,冷暖自知;AI的盛宴,唯有亲身尝试,方能真正体会并带走其中滋味。

#工作 #家长 #张忠谋 #助理 #海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