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凌晨,以色列对伊朗发动大规模轰炸,伊军也随之还击,互轰了12天,24日美国总统川普突然宣布双方已达成停火协议,停火将由伊朗率先实施,以色列则于第12个小时启动停火,「12日战争」将正式结束。不过在川普宣布后,不到1小时,伊朗再度朝以色列发射弹道飞弹,几小时后,以色列也回击。停火协议是否在第12个小时后将真正生效,还有待观察。

两天前,伊朗总理、外长等官员还信誓旦旦表示有仇必报,但最高领导人哈米尼盘算再三,并未公开就报復的方式定调。现在伊朗认怂愿意停火的原因可能是:一,美国7架B-2轰炸机对核设施的破坏达到一定的程度,短时间之内难以修復或继续运转,已对伊朗产生震慑的效果。

二,伊朗空域任以国战机翱翔,实为奇耻大辱。三,伊朗深知中程导弹库存及妥善率有限,不可能凭导弹就击垮以色列。而55万陆军完全派不上用场,二代半的老旧战机完全未能升空迎战,战场情况已明显屈居下风。

四,伊朗的杀手锏是封锁荷姆兹海峡,但无法落实,因成本高,争议大、效果小,还可能引起美国甚至欧盟国家进一步军事打击的藉口。伊朗在南部军事防御的强度不高,很容易遭受攻击。

事实上,封锁荷姆兹海峡限制石油的运输,对美国的影响微不足道,反而对伊朗的盟友中国、卡达影响较大,以色列更是丝毫不受影响。

伊朗如果封锁海峡等于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对经济凋敝、民生困顿的伊朗而言,输出石油是维持政权的生命线与外匯收入的来源;去年伊朗的石油及炼制品输出高达200万桶,金额670亿美元。一旦封锁海峡,自己的石油输出也受影响,国内的经济会更加萎缩凋敝,增加社会不安的因子,影响哈米尼及其政权的统治地位。

五,美国总统川普以言语及实际行动强力支持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反观伊朗的主要盟友俄罗斯及中国只是口头的声援,没有着力点。美国政府也进行幕后的大国外交,要求俄罗斯、中国、沙乌地阿拉伯等国家劝阻伊朗不要採取进一步的军事行动。21个阿拉伯国家对伊朗只表现出口头声援而已。

如果以色列与伊朗能迅速停战的话,以色列总理尼坦雅胡在国内的声望会再大幅升高,有助于内阁的团结及明年的大选。川普总统更会趾高气扬,吹嘘战功,准备领取诺贝尔和平奖。伊朗的最高领袖哈米尼面临国内外多重的困境,保命、保政权、保权力应该是他最主要的考虑。

这场战争最终得利的还是美国、以色列有权有势的政客;受害的是中东无辜的百姓,他们才应该集体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作者为前国防部特任军政副部长)

#封锁 #色列 #中国 #美国 #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