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学二阶放榜,富人上大学是穷人6倍的阶级流动问题,成了媒体关注焦点。这是「均衡台湾」治国理念必须关注的议题。当年,陈水扁总统来自贫困家庭,赖清德总统也来自矿工家庭,相信一定对所得偏低家庭族群可获得大学培育,进而改变家庭所得的状况感同身受。近年来,数位转型及AI快速发展,有机会透过「授人以渔」的整体数位平权政策,提高台湾的阶级流动,补足人才不足的问题。
台湾都会区及高社经家庭上大学具相对优势,源自台大经济系骆明庆教授2002年「谁是臺大学生?」的实证研究;后来沈晖智与林明仁两位教授进一步以财税中心资料,广泛地发现家户所得及资产与高等教育的就读机会相关的结论:公立大学或热门科系学生家庭的家户所得,明显高于其他学校与科系的学生家庭。
108课纲上路后,2022年第一届的毕业生自主组成「社团法人臺湾一滴优教育协会」,以使用者角度对108课纲进行调查研究,连续三年发布「108课纲观察报告」。其中,「城乡与资源落差」、「学习成了军备竞赛」、「多元入学是否为多钱入学」是贯穿三年的共通议题,至于如何化解这个共通议题,「数位」应是解方之一。
过去几年来,国际上透过提供开放课程方式,已成为重要的趋势。线上开放课程,从2002年麻省理工学院免费公开所有课程教材开始,到民间MOOC与顶尖大学合作,提供大量免费或低价课程,彻底改变知识传播模式;后来几个民营学习平台的获利,也证明线上课程与授证机制,对推广知识分享与学习社会的可行性。
教育部在网际网路刚开始发展时,2000年就前瞻地补助全球第一座全球网路教育城市,即亚卓市(EduCities);这个网路学习城市的学习社会概念,早于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教材,后来更成为2010年欧巴马总统的教育科技规划中,倡议推动数位学习的借镜。可惜缺乏数位生态系营运模式,亚卓市在2015年停止营运。
另一方面,台湾已迈入「超高龄社会」,不但国内竞才的优势产业,包括电子零组件及资通讯产品业需才若渴,特别是台湾已成为许多国际科技大厂的聚集地,高等教育体系培育出来优质工程师与人才,可同时受到国内外科技大厂的青睐;人才的稀缺,应会成为常态。而在AI的发展趋势下,特别是政府倡议的「AI落地百工百业」,各行各业都需要具一定水准AI能力的人;如各行各业的多数业者,都能顺利导入AI,将有机会提高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当然对所聘雇的人力薪资所得,也将有所帮助。
如上所述,由臺湾一滴优教育协会的倡议就值得重视:政府应该要将其倡议,从台湾当前的现实状况,提出完整的配套政策,吸引大学部门、一般中大型业者,甚至是国际科技大厂共同参与,让公私资源得以整合投入,协助台湾各地资源弱势者,得以拥有同样的机会学习,有机会透过线上平台练习及提升能力。
举例来说:数位部可布建线上课程网路平台及AI工具,让资源落差者可接取足够频宽、软硬体及AI应用,上线学习课程、接受辅导;教育部应辅导资源落差地区教师,有能力教导学生能线上学习,并透过大学USR,引导大学教授与大学生愿意到资源落差地区辅导;经济部与金管会应规划出一套诱因机制,让企业参与资源落差地区学习活动可得到ESG认可,同时也可优先获得聘用学生的机会,让中大型企业愿意参与。
惟有透过数位生态系思维的政策布局,才能让数位平权政策真正落地。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