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内圣如何外王

在传统「士农工商」的四民分类中,以「士」人「践形」,较偏重在精神文化层面,最为「形而上」,也最困难。《庄子.天下篇》云「是故内圣外王之道,闇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实为一针见血之论。

相对而言,好像农人「践形」,只在丰收获利;工商「践形」,只在行销发财,皆偏重实用物质层面的「形而下」,一目了然,成败立现。因此,「耕读传家」、「亦儒亦商」的理念,随之而起,救其偏枯。至于宗教人士,「践形无歉」乃其本分,只要不流于口是心非的形式,多少应有所得。佛光山星云法师(1927-2023)、法鼓山圣严法师(1931-2009)、慈济证严法师(1937-),都是以台湾为根基,全球弘法,救苦救难,信眾无数的大德菩萨。还有各式民间信仰,如天后妈祖,感化信眾,遍及两岸,心诚愿卑,传承千年,至今不衰。

近代工商鉅子,远有王永庆(1917-2008) ,近有张忠谋、郭台铭、马云……无不叱咤全球,富可敌国;农渔养殖业,成功发财人士,亦大有人在。然,工商农渔人士,若想在累积巨大财富外,还能遗爱人间,贡献社会,似乎只有丰富自家「企业精神」,从事文化公益一途。

但是,文化公益事业,不是有钱就能办成,主事者必须有无比的热忱、远见,相当的德性修养,与深入睿智的专业知识,杰出的判断能力,才可组成有效团队,于自我管理的同时,还能公正自律、更生进取,促进事业健康发展。归根结底,没有健全的企业精神注入,就不可能建立永续的文化公益事业。

例如,要想办个持续有公信力、影响力的着名奖项,光是有钱,绝对不够。目前臺岛许多大小奖项,还未颁发,就已湮灭,就是可悲的例证。有心人士如愿花时间,去努力追溯歷来各式得奖人,那结果必定是一出令人笑不出来的喜闹剧。而许多开幕不久,就关闭变卖的美术馆,则是另一惨烈例证。

从来不以儒家自我标榜的王永庆,事业成功后,创造经营了许多大型综合医疗院所及养生村,并顺利达成永续经营发展的理想,其背后所耗费的心血,岂是外人所能想见或妄议。儒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想,终于在他在商言商的手中,得到充分实践。

总之,儒家在<大学>中指出,从「内圣」到「外王」渐进过程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时提倡「自天子(公职领导人)以至于庶人(公民),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的「内圣」功夫,至今仍应以全民教育基本目标。一个「德性」浮夸、虚偽、僵化、扭曲的人,很难「正面」的「随机应变又恰当有节,发挥自由有机的独特生命力」。

从个人独特生命力的「正面」发挥,到国家社会独特生命力,在「地球村」的逐步推广拓展,就是新时代「外王」或「平天下」的方向。

我们以近邻南韩为例,他们在以文化「平天下」上,找到「影艺歌唱娱乐业」为发挥国家社会独特生命力的焦点,于短短二十五年间,成绩超越日本,风靡全球,成为亚洲传播事业的重镇。 此外,他们在军工科技、体育竞赛、服装设计、观光产业……各方面,也有相对均衡发展,令人刮目相看。最近因民选总统无预警的颁布戒严令,导致司法单位,依宪法程序逮捕总统,依法进入罢免程序,让全世界都看到,南韩全民政治生命力的发挥,也与时俱进。

城市国家新加坡,则衡量自身的限制与利弊,选择金融产业,为发展国家社会独特生命力的焦点,经过五十年的努力,终将取代香港,成为亚洲金融中心。

1985年,经过行政院政务委员李国鼎(1910-2001)十年不断的努力邀请,张忠谋(1931- )应允来台担任工研院院长,二人共同策划成立半导体公司「台积电」(TSMC),本着科学、勤俭、诚信、创新的原则,四十年间,发展出独特的企业文化,产品领先同业,销售冠军全球,让台湾成为世界称羡的「科技之岛」。

不过,「台积电」在推广其企业精神「平天下」的过程中,在接近儒家文化的日本、德国,展开顺利;在与儒家文化扞格不入的美国,则遇到阻碍。看样子,企业精神考虑向外推广时,必须及早成立文化研究发展部,方能未雨绸缪,化解融入不同文化时的阻力。

近年来,台湾朝野,毫无论述基础的册封「台积电」为「护国神山」。至于神山中供奉的,是否只是随处可见大小庙宇中的「唯物财神」,则要靠多数公民来深思认定。教育部在潘文忠主政八年期间,全台各级学校所悬挂的「礼义廉耻」:德性基础、修身起点,陆续默默消失不见,引起各界譁然。足见挂在许多公民心中的「礼义廉耻」,无法轻易默默摘除;公民理性的判断,超越玩弄法条的选棍、政客、法官、大法官,仍能成为人间正义的最后依据。

事实上,过去四十年来,「台积电」面对全球的企业精神,很少跨出科技经济圈,对台湾政军文化、常民风气的影响,似有似无,作用甚微。这一点,我们从办了十六届的「台积电青年书法暨篆刻大赏」以及其他文艺活动,便可看出。这些活动,一直停留在院校学生徵奖比赛的范围,在理论的阐发与创作的表现上,无意面对全体华人世界,也无意站上国际舞台与全世界交流。

生命力可以朝正面发挥,当然也会误入歧途,走向负面。蒋经国(1910-1988)过世后,台湾在二十世纪九零年代中期,从上到下,兴起了一阵偽诈佞邪之风,崇尚语言狡辩的讼师,追捧伎俩贪婪的钱神,行政司法,混淆是非,诚信全无,夺权是尚。弄得在上者,知法弄法,无耻无德、贪污腐败、偽造学歷,五鬼搬运、图利自肥;在下者,欺矇拐骗、作贼喊贼、论文抄袭、买卖文凭、浮报公款,浪费公帑,利益输送。一般民眾,群起效尤,纷纷成立诈骗集团,技术输出国外,爪牙遍布全球,诈得亿万财富,为台湾赢得「诈骗鬼岛」之名。

精进「科技之岛」与无耻「诈骗鬼岛」,加上虔诚「信仰之岛」同时并存于台湾,形成举世罕见的「文化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思觉失调症),无待外力入侵,三者之间关系之消长,就可决定全岛未来,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面对此一局面,凡我好学深思的台湾公民,绝对有雄厚无比的悲观资本,但却无一丝一毫的悲观权利。

尾跋

《论语.里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用语一向温和睿智的孔子,忽然做此激烈斩绝之言,着实令人吓一大跳,让人见识到夫子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一面。

孔子早在三十岁左右,就已知自己独特生命力的焦点是「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据钱穆《先秦诸子繫年》,他开始收琴张为徒,努力多年,成绩辉煌,弟子几达三千,贤者七十有二。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云:「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末能用。」故尔,他老人家在失望之余,心中最想闻的「道」,当是超乎个人教学的「平天下」大道。他曾毫无保留的推崇一百多年前的管仲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论语.宪问第十七》)

由此可见,如何让「华夏文化生命力」不断充分绵延发挥,是孔子一生求道繫命之所在,九死不悔。

八十年来,在宝岛尽心尽力生活的资深、资浅公民,又有谁,不愿预闻预见,未来台湾,无论个人也好,社会也罢,都能拥有「无限自我提升的文化生命力」,往大陆、亚洲甚或全球,实践、推行、展开?(全文完)

#生命力 #企业精神 #事业 #文化 #台积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