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财政部发布出口统计,上半年出口成长25.9%,创下近四年最高,看似不错,然而多数传统产业成长仍缓,甚至衰退,若以30个出口品项观察,仍有20项处于衰退,创造许多就业机会的传统产业仍然艰困,而占就业仅一成的半导体及资通产业却有40%的高成长。

本来产业就各有循环,景气周期未必一致,然而一国经济的发展总该有一些火车头产业,当其景气热络时,就可以带动其他产业跟着热,如果半导体产业是火车头产业,那么我们无需忧心,因为其生产活动势将带给许多产业活水,总体经济自然就会趋向繁荣。

如今台湾的半导体产业是火车头吗?这可以由「产业关联表」得到答案,110年的产业关联表(63部门)告诉我们,当半导体产业所属的电子零组件业要生产价值1,000元的产品时,需要配合投入晶圆、光电材料、石化原料、智财权、IC设计等等,总计能创造2,308元,向后关联系数是2.308,然而,别太高兴,这些投入有不少是自国外进口,扣掉进口之后,真正带动国内生产的效果只有1,486元,依据主计总处所编的「国内关联程度表」,向后关联系数只有1.486,这个关联系数不大,带动效果有限,因此看来不能算火车头产业。

当然,随着国内产业链的形成,关联系数是会变的,产业链愈完整,则景气热络时一呼百应,向后关联系数会提升。过去石化产业随着上、中、下游供应链的形成,化学材料业的向后关联系数达到2.03,其向前关联系数更高达4.2,这说明政府可以循产业关联政策,让一个产业形成遥相呼应的聚落,而成为火车头产业。

火车头产业需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向后关联系数大,其二是产值高,两者缺一不可,有很多产业是有大的关联系数,可惜产值不高,自然不可能具有火车头的动力。相反的,有些产业的产值很高,但没有带动的作用,因此也成不了火车头,如今的半导体产业就属这一类,产值高但关联系数太低。

产业关联表需有普查资料才编得出来,因此五年才能得出一张表,以95~110年这四次的国内关联程度表观察,电子零组件的向后关联系数依序是1.582、1.554、1.495、1.486,向后关联系数呈递减,这说明二十年来半导体业的带动效果非但没有提升,反而是下滑的,这意味着半导体产业离火车头愈来愈远。

值得注意的是,产业关联表(63部门)谈的是因应一个部门的最终需要,其余62部门要配合投入的情况,投入愈踊跃,那才是火车头,110年电子零组件向后关联系数1.486,其中自己部门就有1.271,这意思是向后关联效果有85%都在自己部门,扩散到其他62部门的比例只有15%,二十年来扩散至其他部门的效果逐年降低。

反观金属制品、塑胶制品、机械等产业向后关联,连动到自己部门的比率只有5成,食品业、汽车业也只有6成,景气外溢效果都比半导体产业来得大,一方面固然与产业特性有关,但也与政府的产业设计有关,若能善加规划半导体上、中、下游,从设计、生产、应用、到服务端都能从产业关联的视角出发,则未来半导体产业仍有可能成为火车头产业,如此一来,随着半导体的活络,不仅带动景气,也可以改善如今产业不均衡的困境,同时也可以创造更多高薪的工作机会。

产业关联表是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李昂提夫(W.W.Leontief)所创,藉由此表使得经济分析更具科学性,是政府施政的重要参考,主计总处编制产业关联表已四十余年,可惜未受到应有的重视,面对产业不均衡的发展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实有必要循产业关联表,厘清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让半导体成为火车头产业,也许是当前最好的策略。

#关联系数 #火车头产业 #产业关联 #部门 #火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