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日前报导大陆南方洪水无人机救援的故事,带动许多媒体跟进,但未见大陆网路重视,可见在大陆人们心中,无人机救援稀松平常,不值得讨论。大陆无人机应用早已深入社会,从空中送餐、灯光表演、空中计程车测试,到医疗救护、紧急支援、消防监测,早已广泛应用。世界无人机联合会主席杨金才6月公布,大陆民用无人机全球市场占比约70%,是全球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大陆民用无人机称霸全球
英国早在1917年就造出第一架无人机,同年美国制成类似无人机的「空中鱼雷」首飞,无人机发展初期以满足军事需求为目标,直至21世纪,随着现代电子、精密机械、导航定位和遥感器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机在民用领域迎来爆发,并逐步形成产业链。
歷经百年发展,如今无人机依用途可分为军用与民用两类,民用又可细分为工业与消费两类。工业用途有巡查、测绘、农用、救援等产品,消费主要在航拍、游戏等休閒用途。
大陆无人机起步晚于美国、以色列、英国等军事科技强国,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大陆出现爆发式的成长。根据大陆民用航空部门的《2024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24年底登记注册无人机217.7万架,比上年增加98.5%,个人用户突破150万。
无人机市场调研机构Drone Industry Insights的数据证实:全球70%到80%民用无人机由中国制造,并在感测器、速度控制器等关键零件生产占主导。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2024年12月公布报告指出,大疆创新科技公司是世界最大商用无人机制造商,占据美国商用无人机市场90%份额,让美国深感威胁。
民用无人机正推开大陆万亿级规模的「低空经济」之门。「低空经济」连续2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政策红利将加速民用无人机应用的发展。各城市为此表现积极,北上广深等28个省市自治区推出多达208项的鼓励政策。上海称要打造具国际影响力的「天空之城」,深圳为低空经济立法,要成为「世界低空经济第一城」,深圳、合肥、苏州、杭州、成都、重庆列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试点城市。
美中竞逐低空经济主导权
《城市低空经济连结力指数(2025)》资料显示,2024年底大陆低空经济企业1.47万家,较上年增加2427家,相当前3年增加总数,可见成长的快速。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和成渝地区是民用无人机四大增长极;从产业链来看,集中在生产制造和低空服务两部分,占比超过9成,有关基础设施、飞行安全方面企业较少。
大陆民用无人机快速发展让美国深感威胁,川普总统6月间签署行政命令,放宽对无人机产业的监管,「以加速美国无人机产业的发展」,并指示商务部对外国无人机进口展开调查,以「确保美国无人机供应链免受外国控制或利用」。足见美国的焦虑。
台湾从2022年开始重视无人机产业发展,2024年宣布2030年无人机产值1兆目标。目标宏大,但在技术上对美国依赖太深。产学界有共识,有能力自研自产最好,在美国主导体系中寻找「非红商机」亦是一个选择。
不过,依据摩根史坦利的研究,全球城市空中交通未来15至25年将是黄金发展期,2040年市场规模达1兆美元,2050年跃升到9兆美元,大陆将成为全球最大市场,市占率近30%。这场由创新力、市场规模决定胜负的竞赛,美中谁胜谁负?台湾只能在美中之间择一吗?可以兼顾吗?如何在合法前提下善用双方优势,台湾企业家可以好好思考。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