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近期IPO数量和集资金额
港交所近期IPO数量和集资金额

新闻提要■7月9日,港交所迎来年内「大日子」,蓝思科技等五家企业及一檔ETF,同步在港股上市,现场同时敲响六面铜锣,网友戏称:「港交所的锣不够用了﹗」景况堪称漪欤盛哉。这也显示大陆政府正积极重塑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这块招牌。

美股在走了一年半的多头后,如今气势稍歛。反而是这些年衰疲不堪的港股,如今在大陆政府积极做多,鼓励陆企(特别是在大陆A股已挂牌的绩优股,以及作为当前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创新科技企业)前仆后继前往香港挂牌上市,推动港股气势反转直上。

IPO市场 上半年井喷

在全球因川普政府发动关税战的乌云下,港股硬是走出一波「东升西降」的涨势。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港股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港币2,402亿元,较去年同期激增118%;恒生指数半年飙涨逾20%,创下史上最大的上半年涨幅;IPO市场更呈现「井喷式」增长,44家新上市公司共募资1,071亿港币,较上年同期暴增699%,等着排队上市的企业更突破200家,其中包括中东主权基金和东南亚科技新贵。

上次港交所成为全球IPO募资金额第一名,还是2019年阿里巴巴在香港二次上市之际。时隔六年后,香港资本市场重返顶流。目前在香港上市的大陆科企包括阿里、腾讯、网易、比亚迪、京东、百度、寧德时代、小米等,几乎涵盖当前排得上号、最优秀的民营科企。

这股盛况在7月9日达到高峰,当天有包含蓝思科技、极智嘉-W、峰岹科技、大眾口腔、讯眾通信五家公司连袂在港股上市,另外还有一檔ETF,现场排开六面铜锣,金融大会堂上站满了各家公司的高管和投资者。

五家上市企业中,蓝思科技、和峰岹科技都已分别在深交所主板和上交所科创板上市,五家公司合计募资净额近港币百亿元。

与此同时,前来港交所递表的企业仍不断增加。根据LiveReport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仍在递表有效期的公司有211家。其中,首次递表的企业占比超8成;行业主要分布在软体服务(66家)、医疗保健(40家)和工业制造(31家)。

资金、政策力挺 H2续热

安永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香港IPO市场火热的主要原因是资金面和政策面都很支援,很多资金都回到香港了,港交所对IPO企业,特别是对科技企业支持很大,预计下半年港股新股市场仍可持续这样的火热。

回头来看,这些年港股歷经反送中、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大陆房市崩盘与经济成长面临下行压力等诸多因素影响,在资金外移下恒指疲弱,2022年10月一度跌破15,000点,无復往日风采,2023年后香港甚至被人戏称为「国际金融中心遗址」,可谓跌入谷底。

但在国际地缘衝突与中美角力之际,大陆中央决定做多港股,透过具中国特色手段重塑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招牌。2024年4月,大陆证监会公布包括放宽沪深港通下股票ETF合资格产品范围、支援大陆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的「五项措施」;年底再传出陆港监管部门要求投行加快协助陆企在港上市。

加上今年初DeepSeek横空出世,带动大陆科企及创新资本復甦热潮,以及大陆政府在全国「两会」前对于阿里巴巴等民营科企的态度转变,让大陆科技创新风潮再起,且由于赴美上市已属难行之途下,香港于是成为大陆新兴科技企业的最佳资本市场选择,让港股在全球关税战、科技战等乌云密布下,再度散发光彩,过去背离的外资也自去年底开始逐步回流归队。

不过,儘管当前港股势头强劲,但挑战依然存在。野村证券警告,若美国重启贸易战或地缘政治风险升级,外资仍可能阶段性撤离;另外,大陆的宏观经济形势、经济增长陷入困顿或未达预期,也将影响企业获利表现,对港股后市仍会带来变数。

#五家 #香港 #大陆 #资本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