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鸡蛋价格无论是产地、批发价皆由蛋商公会主导,然而近年屡传蛋农不满「价格不合理」,23日养鸡协会宣布「2周内建立督导委员会」,推动产地价由蛋农自行报价,但北市蛋商公会则反批,从没听过由产地报价的制度,质疑其可行性。
我国鸡蛋价格长年皆由蛋商进行报价,且调整模式为「涨批发先涨、跌产地先跌」,例如周一批发价格调涨3元,那产地价格则会在周三同样调涨3元,且今年以来产地、批发价持续扩大,目前鸡蛋产地价每台斤28.5元,批发价则是38元,相差达9.5元,让蛋农不满怒吼,直言「赚都给蛋商先赚,亏则是蛋农先赔」,压力全在蛋农身上。
养鸡协会副理事长林汉章提到,目前鸡蛋每台斤生产成本约23.5元,还要再加上淘汰等损失,然而产地价总是在30元内可说是逼近成本价,因此蛋农几乎没赚到钱,而消费者也没买到便宜的蛋,其中的问题就出在「产销价差9.5元」,唯有打破由蛋商报价的制度,才可以让蛋农、消费者都可以得到合理的价格。
林汉章说明,为终结此不合理现象,决议推动蛋价督导委员会,并匯聚全台15个鸡蛋主要产区统整每日鸡蛋产量,最后再进行报价,目标在于让报价机制更加透明、合理,也打破过去50年来蛋农无定价资格的现象。
林汉章强调,该制度是为让「价格更透明」,而非外界猜测的赚更多钱,因此所有价格调涨都是基于市场机制运行,甚至能更快速反映出合适的价格。
台北市蛋商公会理事长林天来则表示,农产交易属自由市场,并非片面能够定价,需要经过多方讨论并评估消费者接受程度,才能进行决议。他更质疑,依蛋农角度一定都是报涨价,哪可能报跌的,因此质疑该制度可行性。
林天来也说,蛋农成天批评蛋商及报价制度,并向外界声称「赔本卖」,但事实上却是规模愈做愈大、愈养愈多,如今又想把产地报价收回,这在自由经济的台湾实在相当不合理。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